心理學實驗

阿倫森效應 | 避開心理陷阱!學會在「褒獎遞減」の作用下找到自己

心理學中有一項趣味的研究稱之為「阿倫森效應」;它隨著獎勵遞減因而使人態度導向逐漸消極負面,反之,隨著獎勵遞增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而受阿倫森效應影響的人,也會更傾向對自己的喜好、獎勵、讚揚正增強的人事物,或是對不喜愛的人事物顯得負增強效果。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倫森,他認為大部分都更傾向於喜歡自己並且供給自己更多讚賞的「正增強」人事物,而反之的狀況下,迎來「負增強」效果的人事物則會降低人們靠近它們的誘因。心理學家表示,這主要是心裡的「挫折感」在作亂。

通過加倍的褒獎機制再到小讚賞,甚至不再讚揚,這一列的過程下來,遞減作用會導致人們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影響,但隨著一次次小挫折來襲,大多人都可以輕易的加以承受下來。然而,一旦受制於不再被褒獎甚至被再次貶低之後,人們因為挫折感增大了,以至於不大能被大多人所接受。

▼阿倫森效應的實驗:將實驗分4組對照來看,藉著給予一人不同的評價組,以觀察那人對哪一組最有好感。對數十人進行觀察後,發現絕大多人偏向對「第四組」有好感,而且對「第三組」最為反感。

第一組→ 始終對他褒揚加倍。

第二組→ 始終對他貶低和否定。

第三組→ 先褒後貶。

第四組→ 先貶後褒。

▼阿倫森效應的生活應用實例:

1、正向應用實例

宿舍樓的後面一直以來都停放著一部爛汽車,孩子們每天晚上7點時,就會攀上車廂胡亂蹦跳,嘭嘭聲震耳欲聾,當大人們越阻撓,孩童們卻蹦得越歡樂。某天,某人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比賽,只要蹦得最響亮的人,獎品是玩具手槍一支。」

孩童們無不雀躍,爭相蹦跳著,最後果然勝者得了獎。隔日,這人又來到車前,對孩子們說:「今天繼續比賽,獎品是兩粒奶糖。」孩童見獎品價值下跌,紛紛失望,無人再賣力蹦跳了,顯得聲音疏稀且弱小。到了第三天,再對孩子們說:「今日獎品為花生米二粒。」於是,孩子們跳下汽車,便說:「不跳了,不跳了,真沒意思,回家看電視了。」

★心理學分析:當「正面難攻」的情況下,採用「獎勵遞減法」卻起了奇妙的心理作用。

2、負向應用實例

小剛同學在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單位工作,而他決心積極的表現一番,為了給主管和同事們留下好印象。於是,他每天提前到公司打掃,且假日主動要求加班,當任務明顯困難,他也硬著頭皮一概擔當下來。本來,初入職場的青年人積極表現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小剛的表現和為人處世的態度夾雜著 「過分表演」的心眼,因此就難以長期維持。

所以沒過多久之後,小剛地不拖了也經常遲到,對任務更是挑三撿四,結果,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印象由好漸轉壞,甚至比剛開始的表現印象還更不好。由於大家對小剛已有既定的「高期待、高標準」,所以大家開始認為他的積極表現是「裝出來」的,而「誠信」是我們社會評定一個人的「重要依據」。

★心理學分析:小剛後來的粗劣行為就呈現出阿倫森效應的「先褒後貶」。

3、一位智慧老人的生活故事

國外有一位老人在退休後,為了想圖清凈,於是在湖區邊買了一所房子住下,前幾周倒還安靜太平。可是不久後,來了幾個年輕人在附近追逐打鬧、踢垃圾桶且大喊大叫,想當然爾,老人絕對受不了這些噪音,於是便出去對年輕人說:「你們玩得真開心。我很喜歡熱鬧,如果你們每天都來這裡玩耍話,我會給你們每人一元錢。」

這回年輕人欣喜若狂,貪玩還能拿錢,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他們更加賣力地吵鬧起來。在過了兩天後,老人愁眉苦臉地對他們說:「我到現在還沒收到養老金,所以從明天起,我每天只能給你們五角錢了。」年輕人雖然不太開心,但還是接受了老人的錢,每天下午繼續來打鬧。

再過了幾天,老人「非常愧疚」的面容對他們說:「真抱歉,通貨膨脹使得我必須重新計劃我的開支了,以後每天只能給你們一毛錢了。」…「一毛錢?」一個年輕人臉色不悅的說:「我們才不會為區區一毛錢在這裡浪費時間呢,不幹了。」從此之後,老人開始享受著安靜悠然的日子。

★心理學分析:老人的智慧中,也結合了心理學上的阿倫森效應的「先褒後貶」。

「阿倫森效應」在組織生活中也是常見的,但是阿倫森效應提醒大家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應該盡量避免因為自身表現不佳而造成他人對自己留下不好印象的「負向逆轉」。也就是說要避免掉阿倫森效應實驗中的第三組—先褒後貶的狀況。同樣的,他也提醒大家在與他人結識過程裡,要盡量避免受到阿倫森效應的影響而形成錯誤的刻板印象。

如果想預防阿倫森效應的影響,平日裡須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增強自身的適應能力,不要一受到褒貶就情緒太過激昂,否則遞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讓我們感到不悅及反感的。另外可以多多充實自己的精神層面,肯定自己、認同自己,以務實心態去面對現實挑戰。

圖片來源:Google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

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