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

左手吃飯の魔力 | 改用左手!能有效提升思考、溝通和社交力?

為什麼要用左手吃飯?

這並不是一本關於左撇子的書。

不過,不知道有多少成功人士剛好是左撇子。從創意思考到拳擊和保齡球等多項運動上,左撇子也許在各方面都占盡優勢。

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職業棒球員用左手投球或打擊。前五任美國總統當中,有三位是左撇子(老布希〔George H. W. Bush〕、柯林頓〔Bill Clinton〕和歐巴馬〔Barack Obama〕)。女神卡卡(Lady Gaga)、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比爾.蓋茲(Bill Gates)、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歐普拉(Oprah Winfrey)和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也都是左撇子。

儘管左撇子只占全球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但專家認為,左撇子的獨到優勢不僅讓他們被迫早年嶄露頭角,而且也能提供異於常人的思維。

在體育界,左撇子的優勢有個眾所周知的例子。網球常勝名將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原本是右撇子,但他父親自小就訓練他用左手打球、以便讓他在對手面前占上風。

如果你恰巧是左撇子,現在很可能沾沾自喜。如果你不是,別擔心……老實說,我也不是左撇子。雖然我不是左撇子,但我用左手吃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應該能說明一切。

意外發現用左手吃飯的魔力

事情發生在幾年前,當時我急著前往一場社交活動。那天特別忙,我發現自己忘了吃午餐。於是,我一面趕路、一面想出了辦法:待會我要直接走到食物桌前,裝滿一整盤的點心,躲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大快朵頤一番,吃飽後再參加活動。

可惜的是,我的計畫立刻被打槍,因為根本找不到安靜的地方——於是我來到了顯然沒那麼多人的站立桌前。但很快便覺悟到,一面吃東西還要一面與人握手寒暄實在很麻煩,所以我改用左手吃飯。

這簡單的改變卻讓我在桌前與人握手認識更加容易,接下來的整個晚上也是一樣。我在回家的路上,發現當晚我與人談話的內容比過去幾個月參加的任何活動都要精彩——但我不確定怎麼會這樣,不會是因為我用左手吃飯的關係吧,是嗎?

雖然不確定,但我還是很好奇,於是我決定接下來的一週都用左手吃飯。

你去參加社交活動(就像我為了工作而去參加的那種)、甚或在許多酒吧或俱樂部的派對上結交新朋友時,展開對話是令人緊張的事情。儘管我自認還算外向,但我從來就不像有些人能夠自在地走到陌生人面前、隨口就聊起來。一般人大多沒辦法——裝不來的。

到了第二場社交活動時,我已經明白為什麼我和他人的互動變得比較好。

用左手吃飯幫助我改變心態。我不再強迫自己像盡量多搜集名片一樣、以獲得資訊做為聊天的開場白,因而能放鬆心情,讓人覺得我很好聊。我問更多問題,並且更專心聆聽。我比較不會急躁。我邀請新朋友進入會話,並以對方為重、而不是自己。

在擁擠的會場中,大家不是別有用心、想推銷產品,就是尋求下一個可能雇主——我卻因為拋開自我、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而意外成為全場最易親近的人。

自此,我改用左手吃飯,藉此提醒自己不吝分享時間、關注他人。這麼做幫助我變得和善出眾、創造出超乎想像的更多機會,而且還促使我寫了這本書。

祕訣:在自己身上花大錢

五年來,我可能買了共五百多本書,平均每週兩本。不過,我買書的時間和數量並不固定。每當我接到新案子或寫書時,就會大批購買。

對我來說,每次著手新的事情就會想要買書。但當我一次買那麼多書的時候,都會被迫遇到許多不便。首先,找不到空間存放這些書。其次,要想把它們全部讀完幾乎不可能。我的例子是,我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購買我永遠不會去讀的書,然後一年內就會把它們再賣掉或捐出去。

為什麼要買不會去讀的書呢?這似乎令人費解,但想想你最近買的五本和學校無關的書(這一本不算!)。也許你甚至想不起來。但如果你還記得的話,你從頭到尾讀完的有幾本呢?

人們常常會買不會去看的書,只不過自己不承認罷了。有時是因為喜歡封面;更多時候則是因為原本真的打算看,只是後來太忙、時間太少了。

我把買書視為一種投資,而不是讓自己有罪惡感的未完作業。

我買書是為了書中的知識能在必要時刻幫助我解決難題,或改變我對某項議題的想法。有時候,這個時刻一直沒出現;而有時候只讀前幾章就達到目的,因此也就一直沒讀完。我從不規定自己要看完每一本已經起頭的書。

看書就像建立音樂播放清單

我會從每本書中找出最有價值的構想,將之運用在工作上或改變思考方式。然後,我將那些構想組合成我自己的「音樂播放清單」,開始建立出彼此之間的關係。

仔細想想,這和我們聽音樂或看網路影片時建立清單大同小異。我們把歌曲、節目或構想分門別類,然後享受綜合播放的樂趣。

我知道會有許多老師不認同我把看書(而且有時還不把整本書看完)比擬成音樂播放清單。我相信時間寶貴,不值得浪費在非得讀完你不喜歡或覺得無用的書上面。

並非每一本你準備要看的書都值得看完,這沒有關係。終於能承認這一點,可能讓你大大地鬆一口氣。能這樣解放自己後,你就會發現你更享受於閱讀那些最後讀完的書——而且很可能因此去看更多書。當然,我知道我之所以會花大把鈔票去買書,是因為我是個作家。那麼,在其他領域的人又如何找到他們的成功和事業呢?

像百萬自勵大師一樣大手筆投資自己

幾年前,我受邀參加一場獨家活動,現場有一百位知名講者、領導力教練、創業家和自勵大師,還有暢銷作家和影響家。這些人合作過的對象包括個人發展領域的幾個大人物,像是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編註:著有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理想的生活》等書)和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編註:被譽為醫學界最具影響力之思考家,著有《超腦零極限》、《超基因讓你不生病:遺傳醫學的新希望》等書)等等。

會場上我求知若渴地聆聽人們分享各自的成功經驗。他們談到營收模式和簡報風格,從銷售技巧、到如何創造出吸引消費者爭相購買的資訊產品等,全都大方傾囊相授。其中有一段會話讓我受益最多:活動主持人對全場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平均一年會在個人發展方面投資多少錢?

答案讓我驚訝。

幾乎每個人每年在這方面的花費都超過1萬美元,還有不少人說他們一年花掉超過10萬美元!其中包括影片、書籍,到雇用個人教練和參加獨家活動等等。

更震撼的是,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將現有的成功歸功於及早願意花錢投資自己。

聽這些成功的大人物這麼說——這些人一年隨便就能賺進好幾百萬美元——花錢投資自己的成效似乎非常顯著。即使當時我能做到的只是一年買個幾百本書,但我所受到的啟發絕不僅如此。

我們往往會把投資自己想成是取得大學學位或管理碩士等我們可能已經做到的事情(不管是不是你自己付錢)。取得學位只是個開始——而且某些非常成功的新銳人士甚至還略過這個傳統步驟。目標不是那一紙文憑,而是成為更優秀、更聰明的人,而投資的方法有很多。

※簡短提醒:
在我分享投資自己的祕訣時,有個小小叮嚀。我所謂的在自己身上「花大錢」並不是要你債台高築,或去追求太多你負擔不了的機會。適度承受風險要有方法,但也得有耐心。建立事業時,有些經驗需要時間慢慢累積,而且投注的資金也可能需要時間才能獲得回報。

如何在自己身上花大錢

訣竅1:聚焦在你拿手之處

從小到大,我們往往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弱點,努力想把它們拉到水平之上。數學考不及格?找個數學家教。但在現實世界,成功人士都是反其道而行:他們努力讓自己在已經很拿手的領域更上一層樓。

例如,去年一整年,我一面在喬治城大學教授碩士班演講和敘事,一方面還花了兩萬多美元去接受演講和表演者專業訓練和輔導。

當時我也告訴我的學生,你永遠有更進步的空間。如今,我一場演講收費2.5萬美元。

訣竅2:投資經驗,而非物品

花錢買難得的經驗絕不會後悔。

2012年八月,我正要開始創業,資金已很短絀,可是倫敦奧運就要開幕,我非常想去看。我已經參加過三次奧運(亞特蘭大、雪梨和北京),而這一次的舉辦地點離我位於華府的家只有六小時的航程,我絕不能錯過。

於是我在最後一刻訂了機票,帶著八歲的兒子去倫敦過週末。為籌措這趟旅程的資金(那是在我的演講事業起步之前),我暫緩買新車的計畫,開舊車載十二歲的小兒子上學又撐了一年。四年後,我們手頭寬裕了,於是全家一起飛到巴西看奧運。

如今,看奧運成了我們四年一次的傳統,而且我知道我們全家都不會忘記這美好的經驗。

訣竅3:交換你所擁有的

發展事業之初,你擁有的可能是較多的時間,而非金錢。請好好利用這項優勢,自願協助某些活動,獲取學習新知、擴展人脈的經驗。你不妨從主動接觸你欣賞的遠見之士開始,提出讓他們受惠的協助方案。你會意外發現,他們對於積極尋求經驗、準備全力以赴的人會有善意的回應。

▲本文節錄:從今天開始,請用左手吃飯:15個提升思考、工作、溝通與社交力的有效方法一書

圖片來源:網路/GOOGLE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

德克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