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

3種童年經歷影響人格 | 心理學:創傷潛意識養大「自卑巨人」!

上世紀心理學精神分析對人類早期或童年創傷經歷、情緒疾病,加以整合、分析和研究,並且建立且延伸出一套潛意識理論;它認為左右人類對外在因素有所反應和情緒,就是「潛意識」。潛意識基本形成於童年期,然而因童年遭遇的經歷而最後產生人格問題,成了「童年創傷 (ACEs)」的可怕原因…

▼美國疾病防治局(CDC)在上世紀就發現,有一樣會影響大腦和神經發展、改變人類學習、記憶和理解能力等等問題,最後甚至導致壽命縮短、提早死亡的可怕東西—童年創傷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

童年創傷 (ACEs)其實據統計數據殘酷地證明,童年創傷有高達近70%的人,至少經歷過一次童年的創傷。

▼童年創傷定義:
各種形式暴力,包括生理或心理漠視、肢體或語言暴力、情緒發洩和性虐待等。還有,原生家庭的嚴重問題,例如父母離異、家族患有精神疾病、酒精或藥物成癮者等。

而童年經驗通常被歸類於家庭教養問題,但實際上童年創傷經驗(ACEs),不只是教養盲點、原生家庭教養經驗這麼簡單。因為家庭角色的失調之下,導致孩子心理的不平衡,最後產生人格問題。然而,醫學已經證明,這些童年創傷經驗,除了破壞人體控制情緒與行為問題外,竟然也對一個人的終生健康有著巨大影響!

▼心理學家認為,童年期遭受過創傷經歷的人,潛意識中會形成「自卑情結」,而這些經歷大多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

▼長期處於負面影響的孩子,會出現以下三種可能的結果:
1. 覺得「不值得被愛」:成長過程中,他時常覺得沒有自我價值感或不值得被喜歡。
2. 覺得「自己不重要」:處處為他人著想、覺得滿足別人的需求比自己還重要,少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3. 覺得「不知所措」:總是想辦法成為一位好好先生或便利貼女孩,但往往不會先考慮到自身利益,有時可能因而被犧牲或受到傷害。

防範甚於治療

防範兒童創傷經驗對個人未來健康具有長遠的影響,要能成功治療童年創傷經驗,需要經過積極尋求有效診斷和治療,各界專家學者更是致力於在「防範」童年創傷經驗的發生。

儘管原生家庭很難改變,但是至少能透過生活中其他角色和社會機構的努力,來將傷害和影響降到最低。必要時,可以請求專業協助,尋找一位適合你的心理治療師,輔助你面對童年創傷。

而在國外也有透過調查成年受試者發現,童年時期經歷越多逆境,在成年後得到各種身心疾病以及在工作上的表現出問題等等的機率頗高,可想而知,從小「耳濡目染」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忽視!

圖片來源:網路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

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