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

聽音樂為何雞皮疙瘩? | 研究顯示:你的大腦結構「超越常人」!

外媒報導,對於音樂「相當敏感」的人,事實上他們的大腦結構非常特別!對此,哈佛大學曾進行相關研究,結果發現,由於大腦受到音樂的刺激因而產生愉悅感,然而聽音樂會起雞皮疙瘩的人,他們在聽覺皮質區、負責處理情緒區間的連結會更加緊密,處理效率更強,因此這兩個區域的交流作用異於常人,故身體會有如此大的反應!

你曾因為聽見某一首歌時,頓時全身起雞皮疙瘩的經驗嗎?不過,如此奇妙的反應卻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受,那麼到底為什麼會那樣奇妙的反應呢?其實,這與大腦的多巴胺分泌有關係!據研究顯示,通過音樂會刺激大腦中的酬賞路徑,促進了多巴胺大量地分泌,因而能產生一種愉悅感,就如性行為、賭博或吃洋芋片的感受類似。

2016年哈佛大學研究生Matthew Sachs曾掃描20名受測者的腦部,其中有10位只要聽音樂就會起雞皮疙瘩,結果發現,這一類人的大腦中「聽覺皮質區和負責處理情緒的區域間」其連結非常緊密,且處理效率較強,也是代表說這兩區域的交流作用顯然超越一般人;也是為什麼他們在聽到音樂後,會出現的感官刺激比一般人來得更強烈。

再者,當音樂中各種變化的節奏不斷挑逗人們的大腦,或者觸發多巴胺分泌使其處於不斷猜測的狀態之下,那麼這時候就會出現雞皮疙瘩的特別反應。

然而,每個人對於音樂的感受性會大不相同,也就是因為大腦中的神經迴路有所差異,比較敏感的人多半在聽覺區和情緒感知區等兩者間有較強的連結性,而如此堅強的連結即使是在不同的性別、種族或語言差異等影響因素之下,仍然能夠穩定地存在著。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音樂可以跨越種族文化、是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只要大腦的神經迴路夠強,那麼你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便會相當強烈。

不過,美國神經科學家潘克沙普(Jaak Panksepp)曾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抒情音樂會比歡樂音樂更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反應;也就是說,當某一段音樂帶給我們懷舊或悲傷感時,我們就可能起雞皮疙瘩。

但近年有研究顯示,就算是悲悽的音樂也可以引發我們正面的情緒,換言之,透過藝術作品而感受到的悲傷感,相比在職場上所遭受的不開心,前者帶給人的正向感受會比較多。

另外,聽音樂時會起雞皮疙瘩的人,可能也與我們的個性有關!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保羅分校(UNC at Greensboro)科學家表示,偏好接受新經驗且抱持開放態度的人,更容易會被音樂所感動。

最後,哈佛大學研究生Matthew Sachs也期望未來可以將這項神經學的研究理論,運用於心理疾病的治療上,他認為憂鬱症患者常因為情緒低落而降低了參與活動的意願,因此若可以藉由聆聽療癒的音樂,或許能夠幫助其感受到美好的愉悅感。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

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