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人文

清朝の地位之爭 |「后妃制度」比領22K慘!活著只為了「被寵幸」

多部灑狗血的宮廷劇情大舉搬弄帝王間、后妃間的爭權奪位之爭,劇中角色無不為了名份、權力,而不惜踐踏別人的屍體往上爬,后妃們甚至用盡心機手段讓他人生不出小孩,只為擁上自己的孩子坐上皇位!今天就為大家揭開清朝「后妃制度」下存在的所有潛規則吧…..

清朝的后妃制度一開始不同於大家所認知的皇后、皇貴妃等稱號。首先來說,在努爾哈赤時期間,皇上的妻子都稱作「福晉」,位於正室者稱「大福晉」或「大妃」,側室和婢妾則稱「側福晉」或「妃子」,這時候的所有后妃實際上並無地位尊卑之分,即使生了孩子也一樣。

歷史上,清朝的后妃制度源自於—皇太極;在此時期,後宮的后妃們才開始建立了位階的雛形。皇太極設立了後宮的各個宮位,分別是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和次西宮–永福宮,總共五宮位。其中,清寧宮據稱為「中宮福晉」,也就是皇后地位;而地位僅次的關雎宮為「東宮福晉」,也就是皇貴妃。

直順治皇帝進行了各形各樣的聯姻,因此,在順治時期的後宮妃子們人數龐大,若再按皇太極時期的后妃劃分的話,就無法適用了。所以,順治皇帝勢必要把後宮妃子們重新劃分位列,於是開始分設乾清宮設夫人一名、淑儀一名、婉侍一名,柔婉和芳婉三十名,慈寧宮則設貞容一名、慎容二名。

接著到了康熙時期,「后妃制度」有所定制並才有了正規;自此的後宮則設立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二名、妃四名和嬪六名,而貴人、常在、答應就沒有限制。所有人分別居住於皇宮的東西十二宮之內,東宮建有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和及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咸福宮和儲秀宮。

清朝「后妃制度」的眾多妃嬪們最大的職責是替在朝的帝皇綿延子嗣!嚴格來說,妃嬪們除了生孩子以外,其他事情都不重要。由於一國之主的皇帝才是最大的掌權人,即使後宮妃嬪有其他的權力,最終還是必須經過皇帝同意,所以儘管她們看似高貴,實則卻是依附在男權天下的悲慘女性。如同大家在宮廷劇中所見,身在後宮的女人是百般無可奈何,且她們還肩負著光耀家族的重擔,不僅要爭寵爭位,還要為娘家的大家族爭一口氣。

據歷史清朝古時文獻記載的資料,嬪妃們依照不同位階而有以下的後宮職責:

▼ 皇后

皇后是皇帝的唯一正宮,歷史稱其貴為一國之母、母儀天下;而身為後宮之主的皇后的主要職責則是「執掌後宮」一切事項,也可以說其他的嬪妾和宮女都算是皇后的「臣子」。皇后負責管理後宮並協調後宮妃嬪之間的權衡關係,而後宮中的日常瑣事也歸皇后掌管,甚至可審理犯錯的妃嬪並執行懲戒。但是,皇后雖擁尊貴地位,卻沒有權力掌控妃嬪的位階,最多只能對妃嬪進行懲戒,可是升降位階的權力是皇帝作主。

而且後宮中還有皇帝的母親—皇太后或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她們的權位比皇后更大,實能與皇后權力相抗衡。再者,作為清朝的皇后,另外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權力,就是被晉升上為三旗,而上三旗近似皇帝可以直接管理國家,地位真的非常尊貴。

▼ 皇貴妃

皇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形同皇后的左右手,而且皇后位缺的時候,後宮事務轉由皇貴妃代為管理,這時皇貴妃的名號還會再冠上「攝六宮事皇貴妃」的頭銜,直接處理後宮一切事務。

而在乾隆之後的制度上,當要晉升皇后前,必須在攝六宮事皇貴妃的位置上實習一段時間,皇帝與百官們會藉此審查她的表現、品德以及後宮運轉情況,最終不是被晉升為皇后,就是只能作個皇貴妃了;例如康熙時期的皇貴妃「佟佳氏」代行皇后職責,而乾隆時期《延禧攻略》中,嘉慶之母令妃「魏瓔珞」也曾以皇貴妃之職攝行皇后之職。

但其實「攝六宮事」的皇貴妃與一般的皇貴妃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被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就意味著她是坐上皇后寶座的候選人,可是如果只是普通的皇貴妃,那麼是沒有什麼太大權力的,也只不過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之一罷了,地位上再比其他妃子高一些而已。

▼ 貴妃

位列於第三的貴妃,主要職掌其他各自的後宮事務,例如位於鐘粹宮的貴妃,那麼鐘粹宮的一切事務由她作主,可是其他宮的事務則不在掌管之中,只是地位比其他的妃和嬪高而已,然後位低者必須見到貴妃先行跪安,同時待遇和其他方面也比其他人再更好一點。

▼妃

「妃」的存在可以說,她們都算是皇帝的側室,形同民間的小妾們,但她們依然有各自獨立的宮殿,也各自負責其宮中的所有事務,權力實際上跟貴妃差不了多少,只不過地位要比貴妃低一階,待遇自然有些不同,如果貴妃年俸600兩,則妃的年俸只有300兩。

▼ 嬪

清朝的「嬪」的地位要高不高、低也不算低,她們位階高於貴人、常在和答應,其品級是「正四品」;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立宮殿,職務與妃相同,都負責所在宮的一切事務,並且管理居住於她所在宮中的側房貴人、常在以及答應們。

▼ 貴人

清朝的貴人地位雖還高於常在和答應,但是自貴人開始,她們不再有獨立宮殿,而是只有一間側房,但如果受極度寵愛者,則可能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獨立宮殿,例如《甄環傳》中的甄環雖是貴人但是卻有獨立宮殿,或者道光時期的成貴人也例外居住在十二宮中的延禧宮。

所以說,身為貴人根本沒有什麼權力,待遇也更差強人意了;如果嬪每年能領取蟒緞一匹、織金一匹和妝緞匹,但到了貴人就全部都沒有,其他賞賜更是減半俸給。

▼ 常在

常在地位僅高於答應,只要是秀女被選進宮之後,一般會先被封為答應或常在。一般情況下,同樣沒有獨立宮殿,但也有例外情況;像是咸豐時期的鑫常在,就曾居住於永和宮。而常在的職責只有一項,也就是等候隨時可能被皇帝翻牌並寵幸,她們唯一信信就是能為皇帝懷上龍子,寄望於此讓自己有機會翻身。

▼ 答應

答應則是比宮女高一階而已,與宮女們身分相差不遠,除了沒有任何權力外,每年只能領銀子30兩以及日常食物等。不過答應也算是一位「小主」,也有二個宮女隨伺照顧,有屬於自己的一間小房,而且其他宮女和太監們見到答應也是要行跪之禮,就如雍正皇帝曾說:「即內宮之宮眷,雖答應之微,爾總管不可不跪拜也。阿哥之家眷,雖宮女子之微,爾總管不可不跪拜也。此朕防微杜漸之舉,後世子孫世世遵行。」可想而知,答應身為皇帝的女人,雖然沒什麼地位,但是正四品銜的太監總管也需要跪拜答應。

一般來說,朝代雖有一套規定,但有時候妃位卻不見得滿位,像是清朝十三位皇帝中,康熙皇帝后妃最多,約有五十至六十多人,後宮人數非常驚人;其次,乾隆皇帝則有四十一人,而其他皇帝都少於四十人,而且光緒皇帝則僅有一后二妃共三個人而已。

圖片來源:Google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

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