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

吼罵孩子=白費力氣 | 怕小孩聽不懂人話?專家:學這5訣竅

為人父母後會明白對於教養孩子的課題,已然成為一輩子的責任。親子關係專家也時常呼籲,想要孩子乖乖聽話,就必須試著了解他們的心理想法,光靠吼罵、棍打來管教孩子,絕對是耗費精神又無所成效的方式!從今天開始聽聽專家的說法「如何教養出聽懂人話的小孩?」

知名美國「家庭治療」專家薩堤亞認為,一個人與自身的原生家庭有著無可切割的連結關係,而這樣的連結性甚至可能影響我們一生。

可是,每個人受原生家庭所塑造出的人格特質,並不完全直接反映至未來的個人成就或行為,因此,也不能將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素作為個人不願改變或不肯成長的藉口,因為未來的人生道路畢竟需要靠個人去開拓、創造,且在命運是掌控於自己手中的。

但未來即將升格父母角色或是現已身為父母的人,可以明白的體會到過去的原生家庭對後來你的人生曾有過什麼樣的影響及改變,而自組家庭後,你又會期望重新創造出一個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最佳的方向無不是導正或遏止過去錯誤的觀念和做法,並且將過去良好的成長經驗傳承給孩子們,重新打造全新的家庭幸福。

我們都有過被父母打罵的不愉快經驗,有些人甚至只要聽到父母嘶吼的聲音便心生恐懼,長大後為當了父母會發現,時常用吼罵來管教小孩,剛開始他們會受制於你嚴厲的口氣而嚇哭,並聽話一時半會,但小孩被吼罵習慣之後,他們的大腦會自動轉入「逃避心理」,無論之後多大的叫罵聲也沒起不了作用。

因為他們已經懂得如何抽離心智、不作回應;更糟糕的情況可能還會模仿那些威嚇的行為,甚至在外對他人咆哮,緊接著孩子們會變成沒有同伴,或是被社會孤立。

換句話說,利用吼罵管教孩子可能成為一種惡性循環。當他們因為父母對他們的叫罵而產生逃避心態,這時候孩子們的所有注意力都將投入在如何趕快結束或逃過一劫,所以他們會立即反應出乖乖聽話的行為,可是事實上孩子們只是覺得「乖一下」就能停止父母的管教。於是,儘管父母再吼叫、失控的管教反而都是白費唇舌、白費力氣。

因此,專家提出幾點最佳且有成效的教養方法,和大家談談親子溝通的方向和心態面:

1 ) 放下身段溝通

父母總會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的模樣,並期待用上對下的態度來命令孩子們,不過這樣的作為卻激化了他們的反抗機制,越禁止他們越唱反調且變得更不聽話。這種時候,當父母願意放下身段與孩子們溝通協商,而不要總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們,而是讓彼此能夠各退一步,最後各取所需也許是很好的方式。

例如孩子想看電視,但功課還沒完成,那可以跟他討論,是否先完成一項作業就可以看電視一小時,或者完成所有作業後,能讓他自己選擇想要看的卡通,而不是完全反對或捨棄孩子們的娛樂。

2 ) 跟孩子說明道理

除了平時的叮嚀外,父母也需要在當下情境中教導孩子辨別的是非道理;這不但使孩子有同理心,也能讓他們從他人角度去體察外在的變化,進而明白個人的行為將如何影響他人。然而,解說道理的語氣和內容,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來決定或選擇,盡量能夠以實例和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其實小孩一旦會表達自我或是能注意到大人說的話,就別以為他們聽不懂,而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機會教育或以身作則,藉此訓練他們能夠有同理心。

3 ) 耐心傾聽孩子

常常可見失控的父母在大庭廣眾下對不聽管教的孩子咆哮、破口大駡,但吼罵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因此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當父母想要管教孩子時,必須冷靜且理智的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而不是讓爆炸的情緒不可收拾,從真正的原因下手,多保有耐心去傾聽,並了解孩子會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

也許在深入探詢孩子們的理由後,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情有可原,過程中父母也已經釋放掉了負面的情緒,最後父母也會體會到光靠權威式的管教根本沒什麼幫助。

4 ) 給予其他的選擇

當孩子們犯錯或不聽話時,父母不該為了控制住孩子而只一昧地說「不」,而是告誡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或者讓孩子選擇內心想要的另一條道路。

當我們的大腦習慣守著舊廢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反是越走越走錯,若父母能引領孩子走向一條新的路,那麼久而久之,新的大路或許會創造出孩子們思想上的另一種可能性。

5 ) 讓孩子體驗後果

有時,光靠口頭勸說,根本比不上實際的體會,在保證安全且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讓孩子們有一次「自食惡果」的經驗,使他們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去深刻領悟到父母的諄諄教誨有多麼的重要。做父母的也不要完全呵護著孩子而失去讓孩子成長的機會,而當他們受到挫折時,父母藉機教導,這將使孩子們更能記得自身犯下的錯誤。

父母的情緒態度是正向或負向都會直接影響孩子,以身作則也是創建彼此互動及溝通的橋梁,當大人做好榜樣給孩子們看時,他們自然會學習和模仿進去,好的教養就能從日常生活中慢慢孕育。

圖片來源:Google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

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