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在沙灘上幹嘛?|從手機GPS定位到宇宙,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相對論!

你以為你以為你自己的時間,就是真正的時間嗎?每個人的理解其實都大同小異。《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生活中的相對論》講述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物理學家先後提出、完善和驗證相對論的歷史。最後是如何不得不跨出革命性的一步,才能走向更精妙、更簡潔的相對論?自此,人類重新改寫了對於時間、空間、物質、速度、引力的基本認知。

截長補短:伽利略與愛因斯坦

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天才伽利略(Galilée,1564-1642)發表了一個通用於物質運動的定理,就是後來的相對性原理。而在1905年,年輕的愛因斯坦成功將其延伸到電磁波的傳播,包括可見光與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等不可見輻射都能適用。最重要的是,愛因斯坦成功讓自己的相對性原理(即我們現在說的狹義相對論)延續伽利略的版本。

不過與此同時,伽利略與愛因斯坦也在運動學領域上分道揚鑣。運動學是描述「自由」物體(不與其他物質相互影響)如何運動,與動力學這個描述力如何影響物體運動的領域完全相反。愛因斯坦用一個嶄新的方式徹底顛覆了伽利略運動學: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從原先的各自獨立變成緊緊相依,還有意想不到的特性。

全新的相對性原理

「相對性」這個術語由此看來的確名符其實。此原理意味著,所有處於慣性狀態的觀察者,在物理定律之前一律平等,不會有半分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從認定自身或旁人有無移動。換句話說,唯有觀察者之間的相對運動能被彼此察覺。至於能讓所有觀察者有同樣感受的「絕對運動」或「絕對靜止」是不存在的。

為何愛因斯坦要與時間概念分道揚鑣呢?

因為伽利略運動學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之前提到過,運動學是用來描述不受外力干涉的「自由」物體運動,而這樣的運動基本上只與時間和空間有關!所以從運動學可看出空間與時間的特性,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雖然新公式能解決問題,但竟是以一種奇怪的方式來「攪和」時間和空間,很難與慣用的時空觀念聯想在一起,這個難解的謎直到1905年才真相大白。愛因斯坦這時了解到,他可能需要徹底大改造伽利略和牛頓使用的古典框架,尤其得拋棄絕對的時空概念。

不久後,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閔考斯基(Hermann Minkowski,也是愛因斯坦的老師)提出四維時空概念,不但被認為是最適合用來作為新運動學的座標轉換框架,也被用作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數學形式。

宇宙中唯獨兩樣事物為無限:宇宙的大小,與人的愚蠢。但宇宙的大小我卻不能肯定。

當物理學家發現重力透鏡和重力波,解釋如何利用相對論來探測並研究黑洞,再把廣義相對論的原理丟到宇宙學的研究中,讓原本備受同行質疑的黑洞理論忽然間變得十分合理,甚至能夠證明黑洞的存在!

凡事都應該弄得愈簡單愈好,但別把它簡化了。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相對論開創了全新的宇宙學。愛因斯坦如何給宇宙學定下基礎的研究框架?而在他之後的科學家又是如何結合實驗觀測、推翻其中的關鍵假設並得到新的結論?例如:宇宙從未停止膨脹,宇宙始於一次大爆炸……神奇的是這些新穎的觀點非但沒有一腳踢開愛因斯坦和他的理論,反而進一步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有效性!

▲本文節錄: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生活中的相對論一書

德克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