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技

加速抗體篩選!|中研院從抗原到抗體,跨團隊接棒抗疫,成功開發15分新冠快篩!

新冠肺炎全球擴散,台灣面臨著社區傳播的風險,也因為檢測病毒的速度、應對能力,成為了國家抗疫的關鍵一環。中央研究院今天在月初就在Facebook上宣布,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能將目前監測時間從四個小時,縮短至15~20分鐘!這麼快到底是為什麼?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快篩的厲害吧!

中央研究院的Facebook貼文中提到,基因體中心研究員楊安綏帶領團隊,針對新冠病毒的核蛋白(N protein)進行抗體試驗。結果發現,「46株單株抗體中,其中有1株抗體有極佳的單一辨識性,只對新冠病毒有反應,不會與SARS、MERS病毒或其他導致一般感冒的冠狀病毒有交叉反應,快篩時可有效判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原來主要是這個檢測抗體「六親不認」,只辨識新冠病毒!目前檢驗病毒的方式,主要是核酸檢驗,而這種新研發的試劑,能從目前的方式大約 4 個小時,縮短至 15~20 分鐘。

中研院的文中指出,至今之所以沒有檢測新冠病毒快篩免疫抗原的裝置,原因之一是開發 「側流免疫檢測LFIA」應用的關鍵抗體試劑需要數月之久。不過,楊安綏實驗室的『合成抗體庫技術平台』卻可以快速的提供大量針對各種蛋白質或胜肽等抗原的對應辨識抗體,加速了生產新試劑的研發和投入速度。

楊安綏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表示,合成抗體庫技術平台的優勢核心技術在於其已獲專利的合成抗體庫群。抗體庫的使用及保存均以大腸桿菌系統操作,時間、耗材、及環境成本都極低,再加上以人工智能計算機設計,可以快速提供大量針對抗原的對應辨識抗體。而這些提供的辨識抗體,就是提供防疫方案的創新基礎。

研究人員在 2 月初就開始進行新冠病毒核蛋白抗原的合成工作,原本預期在 2 個月內能夠完成研發,不過經過日以繼夜進行抗體合成及篩選,提前至 19 天就完成目標。研究團隊將與廠商聯繫生產新冠病毒快篩抗原檢測的原型產品,並送食藥署驗證,待衛福部許可。中研院已建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並將與這次成果共享,希望能夠加速研發新冠肺炎的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若能如期在3~4個月內量產,將可快速提升檢疫需求。

 

文字編輯│Dion  核稿編輯│Zoe  圖片來源│google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

D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