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新知

塑膠袋真的「母湯」|醫師臨床案例:母親得癌、兒女發育異常

塑膠袋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尤其是小吃攤絕對會出現塑膠袋!因為我們已經習慣用塑膠袋包裝各種食物。塑膠遇熱易融一直是致命傷,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這些被融出來的物質對人體的傷害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這篇文章是一位醫師分享的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一名40歲的婦人頻繁就診,長期受泌尿道感染所苦,平日水並沒有喝很少、也無憋尿習慣,但是婦科的分泌物很多,原本以為是黴菌感染,轉去婦科治療後,才得知竟然是子宮內膜癌,只好切除子宮,之後才不會引發感染。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上分享,這名婦人過了不久,換帶了她的10歲女兒來看診,明明才小三的年紀,卻已經有了生理期。因為女童年紀還小,不太會換棉墊跟衛生棉,常常月經一來就感染。

每天吃飯喝湯這樣做,無形中影響孩童發育

這時候醫師提高警覺,為什麼媽媽會得子宮內膜癌?女兒小三就進入生理期?這感覺很像吃到賀爾蒙。於是醫師幫母女檢測尿便中的「DEHP鄰苯二甲酸脂」含量,發現濃度全偏高了3到5倍,一問之下才得知是「這件事」!

原來,數十年來,媽媽每天下班都已經蠻晚了,沒時間自己煮晚餐,通常都是去買自助餐回家一起吃,每次買完一定會包一大袋湯回去給全家人喝,疑似就是因為長期食用塑膠袋盛裝的熱湯,無形中頻繁接觸塑化劑。

同時,媽媽也提到家裡還有一個國二的兒子,已經快國三了卻長不出喉結,尚未出現第二性徵發育,恐怕也和塑膠袋有關。醫師只好提醒婦人,從現在開始,家中有塑膠地墊、塑膠文具等用品都要避免使用,並且多喝水,減少暴露於塑化劑的生活環境。

成大研究:兒童性早熟主要來源是飲食

其實,過往也有新聞報導女童每天用塑膠杯喝水引發性早熟、成功大學也做過塑化劑致使幼童性早熟的研究,雖然,近年來政府或民間都在推行減塑運動,但是外食族還是很容易接觸到塑膠製品,其中,兒童最容易接觸到塑化劑的來源就是飲食,例如夏天人手一杯手搖飲料,那都是塑膠杯;便利商店吃微波食品,上面都有塑膠膜。

根據風傳媒報導,2015年,成功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有的女童在8、9歲時就來初經,拜訪這些個案的家庭,有些孩童與父母同房,床頭擺滿香水,而香水含有塑化劑成分的「定香劑」;另有女童家裡開塑膠廠,久待在廠內接觸塑膠物。不過大多數的個案,性早熟的成因還是來自於早餐店買紅茶等塑膠盛裝的飲品所致。

日常生活這樣做,有效避免性早熟

塑化劑對孩童的影響這麼大,要如何避免「被塑膠」?成功大學的研究團隊建議,停止讓孩子食用塑膠容器裝的熱食或飲品、減少使用有香味的生活用品(香水、沐浴乳、精油等等)、不要在家裡鋪塑膠地墊、勤洗手並清理地板,以減少空氣中接觸塑化劑微粒的機會、使用完電器之後拔去插頭,避免電線外皮過熱,釋出塑化劑。

原始文章│媽媽經  圖片來源│醫師好辣/google
本文由媽媽經授權文章,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德克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