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然

深海生物體內發現塑膠纖維!|無所不在的塑膠汙染,連世界最深海溝都深受危害!

「塑膠」一再地向地球證明它無所不在,連海洋最深處-海溝也都相繼遭殃,海溝裡其實有不少生命,包含海豬(海參)的一種,還有端足類動物,是一種長相類似蝦子的生物。這些深藏在深海裡的生物,除了以懸浮粒子維持生命之外,深海探險家卻發現,牠們竟然把微小的塑膠碎片和微纖維都吃下肚,可想而知,地球裡最深的地方應該淤積了不少垃圾!

端足類動物的形狀、外觀類似蝦子,其實它是生長在海溝裡的端足類動物,主要是以懸浮粒子、藻類、雜食性為主要養分來源。

現在連這裡也有塑膠?

達拉斯的實業家維特.維斯柯夫(Victor Vescovo)說:「他有一次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底部、據稱達10927公尺深的行程中,既然發現了一個塑膠袋,而且已經是第三次在這個海洋探勘的最深處看見塑膠了!」

英國的研究團隊也下潛至海溝處,捕捉端足類動物,然後帶回國家實驗室研究,發現「80%的端足類都在稱為後腸的消化系統中,有塑膠纖維和塑膠微粒,而且深度越深,發現到的纖維愈多。」海溝是海洋殘骸的最終匯聚地,一旦塑膠微粒沉到深海後,就無處可去了。

這些生物肚子裡滿滿都是塑膠微粒

同樣的研究團隊繼續至五個散布在西太平洋的海溝以及一個在南美洲西岸外的深海溝進行採納,研究人員表示:「牠們從深海裡生物的肚子中發現五顏六色的塑膠微粒,有66%是藍色纖維、黑、紅及紫色碎片也,還有夾雜著藍色及粉紅色的碎片等等。」

研究人員更表示:「沒有一個海溝找不到塑膠微粒的,也就是說塑膠已經無所不在。」早在2014年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科學家李察.湯普森就發現深海裡的垃圾殘留問題,他表示:「接下來將會面臨到這些塑膠微粒會不會造成傷害?塑膠數量愈多,大量生物和它互相影響的可能性就愈大,目前關於深海的研究太少了,必須多好點時間去了解及研究。」

這是隻鯨鯊,鯨鯊是海洋中最大的魚類,儘管他如此龐大強壯,有看見他身旁的是平常我們所使用的塑膠袋有多大嗎?

塑膠微粒帶來的影響

英國的研究團隊發現,他們所取得的端足類樣本100%都有纖維,顧名思義這些生物都已經吃下不少了,而且是長期都誤食吞入肚囊裡。早在2014年的研究資料中,只發現海底沉積物裡有塑膠碎片,時隔五年之後,這份新研究更充分且扎實的說明目前海溝的狀況,而且海溝是海洋殘骸的最終匯聚地,一旦塑膠微粒沉到深海後,就無處可去了。

此研究的第一作者新堡大學海洋生物學家艾倫.賈米森(Alan Jamieson)說:「海岸沿線的塑膠會變少而分散掉,並且到了外海,紫外線和海浪會作用在塑膠上,於是海面會回復乾淨。」

他更補充說明:「深海既無沖刷也無分散作用,塑膠只會愈積愈多,太平洋覆蓋了地表的一半,我們的研究地點分布日本、祕魯和智利外海,彼此相隔數千公里。所以別再把心力花費在哪裡有塑膠,因為塑膠已經無所不在,我們應該去探討改如何改善這樣的海洋環境,並且去研究這樣的污染會帶來什麼影響。」

對食物鏈造成的影響

你知道嗎當科學家把這些事實攤開給眾人知道時,竟然獲得了兩種反應,第一種「那我們應該要怎麼改善與改變。」第二種「那很好啊!這表示陸地的汙染現在移到海底了,這是好結果,不是嗎?」天啊聽到這答案真是目瞪口呆,可想而知,環境保育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俄勒岡州立大學毒物學家蘇珊.布藍德(Susanne Brander)研究微塑膠對魚類的影響,她說端足類動物逐漸成為把塑膠微粒送入食物網的媒介。毒物學家表示:「他們發現的那些體內有纖維的端足類動物是較大魚類的食物,而這些較大的魚又是更大掠食者的食物」她說:「這些在食物鏈底層的浮游動物之所以會吃微纖維,是因為微纖維和牠們食用的浮游植物大小接近。這些微纖維就由此進到食物網中。」他就舉了一個例子說,之前曾經發現一隻擱淺的鬚鯨,剖開後在牠腸子內襯就有這種小顆粒,這經驗讓他們更想深入研究,想一探了解在海溝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地球是我們的家,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我們都有責任要去維護、守護,所以現在已經開始慢慢推動減塑計畫,減少包含不提供塑膠袋、塑膠吸管等等,多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物品對自身對地球都好,只是萬事起頭難,先做看看就對了!
文字編輯:Ava
| 核稿編輯:Zoe
文章由科學最前線整理製作,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誠徵專欄作家】你喜歡寫作嗎?你擅長用文字觸動人心嗎?《科學最前線》邀請對寫作充滿熱情,正經營個人粉絲團或部落格的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歡迎來信投稿科學實驗、生物驚奇、奇聞發現主題文章,並於文末附上100字內的作者自介。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科學最前線》FB專頁,快點把握機會點我投稿吧!


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