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驗

寶寶哭聲大解析|不同國家的寶寶哭聲不一樣!你小時候的哭聲是怎樣的?

寶寶不會複雜的語言,很多時候都以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是要求,比如肚子餓了、弄痛了、不舒服了,就會咿咿呀呀、嗚嗚哇哇的叫,有些人會覺得這些「嬰兒語」難以理解。國外有研究發現,嬰兒哭泣的聲音能夠分析出嬰兒很多方面的資訊。其實誕生在不同國家的嬰兒,哭聲都不一樣,能盡早發現嬰兒的先天性問題。

作為一所綜合性的老牌研究型大學-德國符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Würzburg),其中有位研究幼兒教育與語言學的博士凱瑟琳·韋姆克(Kathleen Wermke),在2009年發表了一篇論文「法國新生兒與德國新生兒哭聲明顯不同」,公布了她與自己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

她在語言發育障礙中心(ZVES)中記錄了六個月大的嬰兒聲音,經研究發現,胎兒在母親體內就已經能夠接受聲音,而聲音是會影響胎兒的發展。

凱瑟琳認為,新生兒的哭聲能夠反映胎兒在子宮裡聽到的聲音。德國新生兒的哭聲一般都有高低音起伏,從較高的音調降低到較低的音調,而這樣類似在模仿德語的下降音調;法國新生兒的哭聲則是尾音上揚,跟法國人講話的方式一樣。

她表示,寶寶在新生階段可以感受多種不同的聲音,也因此能夠學習任何語言,但是其實他們胎兒階段就已經受到母語的影響。凱瑟琳的研究團隊蒐集了 500,000 份世界各地的新生兒哭聲的音檔,為了蒐集這些寶寶的哭聲,研究團隊的人員在寶寶出生之後就待在寶寶的身邊,隨時候命收錄他們的哭聲。

經過量化分析之後,凱瑟琳發現寶寶的哭聲確實存在地域語言的差異。如果母親用作溝通的主要語言是有音調的語言,比如有四個聲調的中文,她們的新生兒的哭聲就會有相對複雜的抑揚音調;如果母親是說瑞典語的,由於瑞典語的音調是連貫的,所以新生兒的音調當然也會是連貫的,聽起來會像在歌唱呢~

胎兒在第三孕期時,雖然羊水及子宮阻隔胎兒對個別單詞的發音的接收,但是其實也已經可以聽到母親聲音中的節奏與旋律,這也是成為他們學習語言的基調。寶寶對於在子宮裡聽過的旋律反應特別敏感,也因此傾向以此來判斷身邊的人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而語言學習,這是讓他們學會用加壓、停頓等方式來切割旋律,形成單詞和字句。

嬰兒發出的聲音比如咕咕聲、喃喃聲,除了能夠讓身邊的人了解嬰兒的感受,甚至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嬰兒的潛在健康問題。這些音檔不止有助於醫生診斷病症,更是向家長解釋嬰兒的健康狀況的有力證據。聽力影響著寶寶的發音技巧還有在未來學習語言的能力,也因此這種能夠在早期診斷症狀的方法比傳統的聽力測試跟早觸及和有效。

文字編輯:Dion
| 核稿編輯:Zoe
文章由科學最前線整理製作,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誠徵專欄作家】你喜歡寫作嗎?你擅長用文字觸動人心嗎?《科學最前線》邀請對寫作充滿熱情,正經營個人粉絲團或部落格的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歡迎來信投稿科學實驗、生物驚奇、奇聞發現主題文章,並於文末附上100字內的作者自介。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科學最前線》FB專頁,快點把握機會點我投稿吧!

D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