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然

細數月球信仰|古代人把「月亮」當成神?直到巴比倫王國「算出來」!

《聖經》中的月亮信仰

有人認為,信奉包含月亮在內各個不同天體的教派曾經在古時候的以色列土地上彼此衝突對抗,《聖經》裡的文字為此提供了佐證。有一筆《聖經》資料─ 在《聖經》版本考據學中稱為《耶和華典》(the Yahwist text)─ 特別引人注意,文中凸顯的主要人物為一群英勇的女性,她們信奉一種強調大自然生育力的宗教,所崇拜的女神已知和月亮或金星有關。

西元前八世紀或九世紀,希伯來人建立了兩個王國:北方的以色列王國與南部的猶大王國,《耶和華典》是為了支持猶大王國而寫,作者聲稱「雅煞珥書」(“Book of Yashar”) 就是約書亞長日神話的來源,故事敘述約書亞阻止月亮離開亞雅崙谷(the Valley ofAyalon)─ 可能是一處建有拜月神殿的地方─,同時讓太陽停留在基遍(Gibeon),該城鎮在後來的《聖經》作者描述中,是所羅門王向帶有太陽特徵的天神雅威(Yahweh)獻祭之處。

之後的書寫者譴責所羅門,因為他崇拜各種天上星體。不過有另一份《聖經》源頭文獻講述大衛與掃羅兩家在基遍發生的戰爭,雙方戰歿者數量值得注意。掃羅一方有三百六十人喪生,數目和埃及太陽曆中的天數相同。大衛這邊戰死了十九人,人數符合陰陽合曆中每一週期所含的年數,這種曆法始於巴比倫國王那布.納薩爾(King Nabonassarof Babylon, 在位時間為西元前747-734)。這段故事會不會是某種寓言,暗指諸文明、曆法與宗教信仰之間的角力鬥爭?關於那些英勇的女性,希伯來大學的伊拉娜.帕帝斯(Ilana Pardes)教授有相當精闢的研究,並指出一種可能,摩西的妻子是某個和金星有關聯的女神,只是不具神格;另一方面,《耶和華典》講述過約瑟夫曾夢見自己的母親拉結(Rachel)是月亮,但拉結很可能原本就是月亮女神,她出生於哈蘭(Haran),那裡有月神辛的神殿,也是敬拜月亮女神霓卡(Nikkal)的地方。若是用迦南語的字母拼寫,霓卡與拉結幾乎是一樣的,而且在希伯來語中, 拉結的父親名字為拉班(Laban),字面意思即是月亮。

亞述日食

天文學與數學是一併誕生的,兩者相輔相成,長時間下來都更加精細複雜,不過天文學一開始的目的並非為了了解宇宙如何運作。有好幾千年的時間,天文學就是星象學,不研究太空事物,而是企圖根據諸神在天上的動靜,預知祂們將在世上有何行動。

到了西元前八世紀的時候,雖然神明在各個社會中的地位已有不同變化,但太陽與月亮幾乎普遍被認為是萬物昇華或惡化的指標。太陽變暗、月亮變暗或泛紅、今日我們所知的彗星,這些現象都被解釋為凶兆。西元前八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人就像任何其他地區一樣,對於天際星體的光芒有著超多迷信。正因如此,西元前七百六十三年在亞述城市尼尼微觀察到日全食的時候,所有人皆認為這預告了災厄劫數,即使是最高掌權者也這麼想。戰敗一方的君王認為日食是禍首,打贏的君主見到太陽回復光明,便以為這代表自己受眾神看顧。

失去人氣的宣教傳道者只要時機算得剛好,一下子又會爭取到大批追隨者。有一種假設說,《聖經》中約拿的故事很可能與這次著名的尼尼微日食事件有關。

在尼尼微日食帶來的一片憂心呼嚎與誇耀喧嘩中,美索不達米亞的天文學家們記錄著天象,就像他們的前輩記錄上一次發生在三百年前的日食,以及其他無數次日食與月食現象。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天文工作者中,亞述南方的巴比倫區域有最勤奮蒐集與記錄天象觀測的天文學家。

那布.納薩爾訂立標準陰曆

若想從西元前八世紀找出一位稱得上「獎掖科學研究」的君主,那應該就是西元前七百四十七到七百三十四年間統治巴比倫的那布.納薩爾了。身為蘇美人,他知道陰曆年裡加入額外月分這種做法,但是他希望所有城市的時間有統一標準。於是,那布.納薩爾的天文學家爬梳先前的天文紀錄,進行了計算,終於理解到二百三十五個太陰年幾乎恰恰相當於十九個太陽年,這樣一來可以使用一種結合兩者的陰陽曆,以十九年為週期,其中有十二個年分有十二個月,另外的七年則在一年中特定時間點插入第十三個月分。到了西元前四百三十年,希臘天文學家默冬(Meton)也在雅典實施了相同的系統。再經過好幾百年後,猶太天文學家撒母耳(Samuel of Nehardea, 約177-257)會將這套巴比倫曆法轉化為猶太曆法,仍舊套用那布.納薩爾時代就開始施行的十九年週期。

制定新曆法的同時,那布.納薩爾的天文學家也理解到,每經過二百二十三個朔望月(十八年十一天又八小時),地球上某處會再次發生日食。這樣子經過三輪(五十四年又三十四天)以後,日食將出現在幾乎一模一樣的地理位置上空。這個模式被稱為沙羅週期(the Saros cycle),發生頻率更高的月食也包含在內。沙羅週期意味著,有辦法預測未來的日食與月食現象了。那布.納薩爾的天文學家同時身兼能藉由天體運行預知未來的占星術士,然而,當天文學家發現了交食現象可預測時,其實已經暗示著月亮與太陽的移動不過是物理現象,不存在神祕天啟。或許,那布.納薩爾的天文學家未曾討論過這種可能性,但希臘的思想家們很快就留意到了,他們會將天文學導向正途,把占星術拋諸腦後。而此時此刻,巴比倫在數學領域仍領先希臘好幾百年,在精密觀測自然現象這方面還很有一套,這對於科學發展至關重要,就像希臘人能建構出大自然運作的基本模型一樣。

月神瑟雷娜初亮相

考古研究已經挖掘出了提及月神瑟雷娜的斷簡殘編,著作時間很接近希臘詩人莎弗的年代(Sappho,生存年代約為西元前630-570,但確定晚於西元前八世紀中期,希臘人已脫離蒙昧時期)。瑟雷娜是人類文化中最有名的月神代表之一,好幾百年來都是口述故事津津樂道的題材。到了莎弗的時代,瑟雷娜不僅被視為月神,甚至等同於月亮本身。幾世紀後,希臘人漸漸把瑟雷娜和阿波羅的雙胞胎妹妹阿緹米斯(Artemis)聯想在一起,也將她和名叫赫卡忒(Hecate)的巫術女神連結在一起,阿緹米斯與赫卡忒因此被轉化為月神,但與瑟雷娜不同的是,她們並非月亮本身的人格化。

如同許多希臘神祇在詩歌中的形象,描寫瑟雷娜的詩歌也著重在她的浪漫經歷。有個著名的故事講述她愛上了凡人恩狄米昂(Endymion),但身為不朽的神明,瑟雷娜不願意自己活得比伴侶還長久,於是她請求宙斯賜予恩狄米昂永生。然而,瑟雷娜的姊妹,黎明女神艾歐絲(Eos)也曾向宙斯請求給予自己的凡人丈夫永恆的壽命,宙斯應允了,結果艾歐絲的丈夫無止盡地持續衰老,老到皺縮變小成一隻蟋蟀,原來艾歐絲忘了請求宙斯同時讓她丈夫青春永駐。為了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瑟雷娜為恩狄米昂求取永恆的青春;但是,為了做到這件事,宙斯必須將恩狄米昂投入連綿無盡的睡眠。瑟雷娜為恩狄米昂生下五十個女兒,但她的夫婿永永遠遠是個睡著的人。

希臘人是否真的相信這些神話,曾有學者對此提出質疑,像瑟雷娜與恩狄米昂這樣的故事更是讓人難以置信。無論如何,瑟雷娜的故事仍在流傳,象徵了圍繞月亮而生的神話傳說對希臘人而言十分重要,就像在希臘文明以外的其他各種文化一樣。

▲本文節錄:月球之書-人類登陸月球50週年一書

上稿編輯│德克斯特  圖片來源│月球之書
本文由出版社授權,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德克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