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

為何你很不上鏡?|心理學家:本人其實會比照片好看30%

有些人總對自己上不上鏡有一些糾結,明明長得還可以,旁人對自己的顏值評價也頗高,但照片永遠看起來就是很不上鏡。那麼到底為何鏡頭下的自己會變了個樣呢?若從心理學角度解釋,這是人們心理效應作用的影響,真人的外貌其實會比平面的自己更好看30%,由於動態中的人們可以呈現許多肢體表情,因此也更多了一份吸引人的魅力。

人們對於另一個人的外表印象或評價,通常不是親身接觸得來,就是從照片來建立一個人的視覺成像,依許多研究學者的資料顯示,人們會通過光的反射、相機成像原理等多種視覺角度去形成一個人的模樣,值得一提的是,有學者甚至認為本人永遠比照片更好看30%。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比較不上鏡呢?若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解釋的話,那是因為人們會忽略心理效應作用而導致的影響。對於真人為何會比照片好看30%的結論,綜合學者觀點可得出三點普遍性成因。

「凍臉效應」理論

推出「凍臉效應」的學者認為,動態下的臉會比靜態的臉更有吸引力,後續通過學者對「照片評分任務」所作的研究結果指出,本人真的往往比照片更好看30%。

由於照相過程中,通常我們呈現的狀態是靜止不動,加上攝影角度的好壞,都在在影響到照片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可是,當人們處於活動狀態的時候,能夠任意變換姿勢、多了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自然會提升更多魅力,當然看上去會比靜止下的自己更美。

大腦知覺的加工

他人眼中的自己會比照片更好看,其實也與知覺特性有關連。我們會通過感覺器官形成形成對一個人外貌的映象,但知覺不是把所有感覺的相加而已,我們大腦會對外貌特徵加以整合,再進行抽象與調整後,進而得出好看與否的完整印象。

也有研究表示,人類臉部本來就不完全對稱,但通過大腦知覺的理解與整合後,我們自然覺得對方的外貌特徵是對稱且好看。

相較之下,照片只是冷冰冰的成像原理拍出來的東西,沒有大腦的加工與抽象改造,所以看上去就會比較難看。

「光環效應」的體現

而且大腦的知覺除了會加工看到的臉部以外,還會受到個人過去知識經驗、主觀感情等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像是如果你原本就欣賞這個人,看到對方時就會更順眼,如果對方是自己的朋友或戀人,也會覺得對方更好看。

「光環效應」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只要被對方吸引,自然會給對方較高的評價,這是當憑一張照片比較難加成出來的優勢。

另外,認知心理學家指出,本人比照片好看的原因有很大一部份跟我們豐富的情感有關係,開心、難過、快樂、憂鬱,這每個時候都展現在我們的表情上,同時也讓我們散發獨特的性格魅力。

因此,相比那些缺乏生動感的照片來說,活靈活現的真人對他人來說會更具吸引力,更多是因為夾雜了個人言語與行為的結合。所以,以後若有人說你不上相,就能好以解釋本人比照片漂亮的理由啦。

文字編輯│Chloe  核稿編輯│德克斯特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