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人文

海綿城市!|荷蘭政府改造城市,「吸水力特強」完全不怕下雨了!

隨著氣候暖化問題日漸嚴重,極端氣候成為了不少國家感到煩惱的問題。比如台灣就經常因為突然的陣雨變成「水城」,甚至暴雨成災,殃及民生。近年許多歐美國家關注到暴雨和洪水問題,各地政府都著手加強城市的排水能力、進行各項排水計畫。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就是荷蘭,這個地方不是「不淹水」,而是「不怕水淹」,因而被稱為「海綿城市」!

一個城市要避免暴雨成災的問題,就要有效防洪。而一個好的海綿城市不是「不淹水」,而是要「不怕水淹」。如果對於這句話有疑問的話,只要看看這個吸水力強,最具代表性的海綿城市——荷蘭(Netherland),就知道了!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運河是舉世聞名的,除了能應付人民的海運運輸,兩旁的景色也非常漂亮,到訪該地的觀光客必定會遊覽。但是因為水資源多,荷蘭的洪患也多。面對洪患問題,荷蘭當局就思考了應對措施。

阿姆斯特丹的近郊區域有個非常大的「漂浮社區」,居民將房屋蓋於水上,樓房都是「半船半房」的設計。這類房子的設計有別於一般房屋,居民出門不是開車,而是開船!漂浮房屋也有別於一般的房屋設計,考量到水波會反射光線,所以漂浮屋的光線來源都是從下方水源處來的。而這些半屋半船的房子,除了功能性特別外,還比一般房屋更具設計感。

而荷蘭的另一個大城市—鹿特丹,作為歐洲最大的港口,同時也是歐洲最低漥的地區,常常受水患侵襲。而當局則用了一個與別不同的方法改造鹿特丹,他們在城市附近尋找能夠儲水或吸水的地方,便將洪水引入該地,代替增建排水建設將水排出市中心的方法。這樣的做法只需要從都市中許多小地方著手改造,省卻了城市進行大型改造的不便。

以當地政府改造廣場為例,市政中心的Benthemplein廣場就在 2013年成功改造成防洪池。平日天氣晴朗時,廣場的籃球場和露天劇場等地方是開放給市民使用的活動場。當遇到暴雨時,這些特別設計成比周圍路面更低窪的廣場,就能瞬間變成儲水防洪池。等雨停後,這些被存起來的水,就會慢慢排到運河裡。如此一些就可以免去各種大型排水建設,而替整座城市爭取更多排水時間!

鹿特丹的市中心大型地下停車場也經過了特別的改造,停車場的地底有四個奧運標準游泳池大小的儲水池,在緊急時刻可以容納1,000萬公升的水,自 2010年改造完成以來就已經使用過 6次了!鹿特丹位處低於海平面,卻因為這些小小的設計,能免於水患之憂。

市區內到處的陸地和建築物上,也在當局推行的綠化措施下,改造成綠色屋頂和牆壁,從而增加地區的吸水力。為了鼓勵更多市民參與海面城市改造計畫,市政府還補助家庭一半的改造費用呢!從 2008年截止現在,當地的屋頂綠化進度已累積到 20萬平方公尺,可以想像暴雨時能夠吸收不少市區的雨水。

荷蘭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確實非常有創意和智慧,人類的渺小不能打敗大自然,那就要想辦法與大自然共存,荷蘭的措施真的讓國家變成一個「不怕水淹」的城市,是最具代表性的海綿城市他當之無愧。希望荷蘭的創新作法能夠啟發更多受水患困擾的國家,讓那些國家也能有效改造成為海綿城市!

文字編輯│Dion  核稿編輯│德克斯特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D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