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驚奇

人類耐力の極限!|別再一味訓練心肺?研究:腸道吸收能力決定耐力

有些人覺得人類總是能夠突破極限,是能夠在極端地區生活的族群,也有不少人愛上「極限挑戰」等等的活動。你有想過大家都是人,為什麼有些人的耐力總是比一般人強呢?人類的耐力到底有沒有極限呢?美國就有研究指出,原來人類耐力的極限,跟本身的心肺功能或是意志力居然無關!反而是腸道吸收能力決定了人的耐力?

科學題材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刊登了一項由美國科學家進行的研究結果,指出人類耐力的極限其實自身的意志力和身體肌肉力量無關,不管是一般人或是運動家,腸道的吸收能力已經決定了他們的耐力極限。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科學家在進行研究時,以超距離馬拉松賽「Race Across the USA」的選手作為研究對象。這些參與研究的選手們在140日內,由加州(Califonia)徒步跑到華盛頓(Washington)。而這段距離全長共大約4,956公里,等同於每周要跑 6次全程馬拉松的距離。期間科學家們根據他們的身體變化進行研究,包括靜態新陳代謝速度以及卡路里燃燒量。

結果發現,剛開始選手們的能量消耗量雖然達到了高水平,但是隨著持續的運動,能量的消耗速度會下降至靜態新陳代謝速度的2.5倍。顯示如果人類的運動耐力超出人體極限的話,身體機制會透過消耗脂肪、肌肉和結締組織,從而補償失去的卡路里。

研究人員參考了其他運動員的數據,也發現有類似的人體消耗能量模式。數據資料顯示,單項馬拉松選手、環法單車賽選手和參與南極洲徒步行的選手,他們的能量消耗速度在運動的後期,最多只達靜態新陳代謝速度的3.5倍至15.6倍。

研究結果認為:人體的耐力與腸道消化能力有關,而非心肺能力或肌肉。如果人體不能吸收營養和卡路里,就會需要持續吸收營養來進行運動,高水平的能量消耗就會維持。而對於可以處理能量的人體素質,進行短期消耗的運動時,身體可以透過燃燒脂肪或肌肉來補充體力,而且透過飲食和運動就能恢復。

但如果在極端情況下,身體需要平衡能量消耗來維持運動,身體會因而出現限制。參與研究的其中一位赫爾曼(Herman Pontzer)博士指,目前為止仍未有已知的人超越這個極限。他也表示他們的這項研究結果,有助單車和長跑運動員制定訓練計劃,不需要側重於體力訓練。

文字編輯│Dion  核稿編輯│德克斯特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D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