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驚奇

20個動物驚奇小知識|生物老師也不一定知道,羊駝超毒辣競爭方式!

地球除了是人類的家園,更是其他不止 1,400 個物種的居住地,我們一起共享著這個地球的資源。每一個物種都有他們特徵,生活方式更是獨特的引人入勝。你知道熊狸的味道聞起來像甜甜的爆米花、河馬有紅色的汗、有些羚羊會吃鳥嗎?網絡媒體《亮生活(Bright Side)》跟大家分享 20 個連生物老師也沒有教你的動物驚奇小知識!

#1 —— 爪子告訴你年齡

北極熊雖然有著透明白色的皮毛,卻有著黑色的皮膚。牠們的皮毛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變成灰白色,只有爪子的顏色會改變。動物學家可以根據北極熊爪子的顏色,來判斷牠們大概的年齡。

#2 —— 超毒辣競爭手段

雄性羊駝在交配季節時,如果求愛時遇到其他雄性羊駝爭奪對象,會咬掉對方的蛋蛋以擊退和擺脫競爭對手。

#3 —— 無腳爬蟲不一定是蛇

如果你看到有一條蛇看起來形狀像根香腸,而且會眨眼,有頭側耳洞。牠不是一條蛇,而是一條無腿蜥蜴。

#4 —— 吃岩石的蟲子

新發現的蟲子 蛀船蟲(Lithoredo abatanica)是半透明的白色軟體動物,牠們不吃木頭,而是依附在石頭上面,吃的是石頭,排出的是沙。

#5 —— 熊貓不是一直都有黑白斑紋

新出生的熊貓寶寶皮膚顏色是淡粉紅色的,沒有黑色斑紋。大概在出生後十天到二十天左右,熊貓的皮膚上才會慢慢的浮現黑色斑紋。

#6 —— 河馬保護自己的方式

河馬的汗水是紅色的,而小河馬的汗水則是粉紅色的,看起來像稀釋過的血水一樣。其實那是河馬排除的有色素分泌物,不但可以幫助河馬防曬、抗菌,更能調節牠們身體的體溫。

#7 —— 混血兒才能游泳

老虎喜歡游泳,獅子則討厭游泳,這是遺傳學所證實的。但是混血兒卻不同了,雄獅與母虎交配生下「獅虎(彪)」可以輕鬆的游泳,雄虎與母獅交配生下的「虎獅」則在有必要時才會游泳。

#8 —— 太冷不會感染細菌

負鼠是冷血動物,牠們可以吃下數十條毒蛇、千萬條的蜱蟲也幾乎不會感染狂犬病。原因是牠們的血液太冷了,細菌無法在體内活躍。

#9 —— 自己吃自己補鈣

小龍蝦在退殼之後,會吃掉自己的殼,這樣做能夠補回牠們流失的鈣,回復鈣平衡。

#10 —— 熊狸像爆米花

熊狸會用尾部的嗅腺在樹上蹭擦來標記領土,與同類進行嗅覺交流。而牠們的嗅腺分泌的物質,氣味聞起來常常被形容為「黃油爆米花」的味道。

#11 —— 用臭味擊退敵人

小食蟻獸如果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發出嘶嘶的警告聲,如果警告沒用,牠們竪起尾巴,肛門腺體會分泌出麝香般的惡臭味以擊退敵人。臭味攻勢的範圍可達 50 米,有人形容味道比臭鼬還要臭。

#12 —— 素食肉食都適合的羚羊

黃背小羚羊除了吃草和果子外,也會吃昆蟲、鳥類甚至腐肉果腹,並不是完全的素食動物。

#13 —— 超黏媽媽的穿山甲

剛出生的穿山甲保護殼太過柔軟,沒有太大的保護作用,容易受傷。因此初生的穿山甲會一直待在媽媽身邊,趴在媽媽粗壯的尾巴上一起行動。遇到危險時,媽媽會捲曲自己的身體,以外殼保護自己與寶寶。

#14 ——  不是為了保溫的毛髮

大象其實是有毛髮的,只是非常稀少和稀疏。毛髮的存在不失為了讓大象們保持溫暖,而是為了降溫。因為毛髮可以反射皮膚上的熱量,能夠在炎熱天氣是調節大象的體溫。

#15 —— 浣熊洗棉花糖的原因

其實浣熊的爪子長著特殊的受體,所以爪子的觸覺非常敏感,而且在水中的感知敏感度更會增加。浣熊都會依靠「觸摸」來了解物品,所以當碰觸到難以理解的棉花糖時,會選擇放到水裏透過水中的感知度來了解它。

#16 —— 長大後差異巨大的體重

初生的小熊體重大概是 500 公克,人類輕鬆就能抱起來。而長大變為成熊時,牠們的體重會是初生時候的 1,000 倍。

#17 —— 用打扮吸引異性的鹿

在交配季節時,雄鹿除了要與競爭對方搏鬥爭奪對象外,也要搜尋可用的物資,頭上戴上樹枝以及蕨菜來吸引雌鹿。

#18 —— 以反芻獲得營養

短尾矮袋鼠吃食物時,會先吞嚥消化一次,再將胃裏的食物反芻出來,再吃一次。這樣可以讓牠們從吃下的肉中,獲得更好的營養。

#19 —— 聽聲音辨雌雄

分辨烏龜的雌雄除了能夠透過體型和外表特徵區分外,仔細聽聲音也能分辨出來。雄性烏龜會發出「嘰嘰」的聲音,雌性烏龜則會發出「嘶嘶」的聲音。

#20 —— 魟魚其實有嗅覺

魟魚的眼睛跟嘴巴分超開,所以牠們從來都不會看到自己吃東西的模樣。也因為眼睛長在外面,能夠看到周圍的事物,在黑暗裏也可以清楚視物。不過,因為牠們的口腔和鼻孔不互通,嗅覺其實非常靈敏,都會依靠嗅覺獵食。

 

看完這 20 個小知識,覺得有些真的滿新奇的第一次知道,也的確解開了一些在網絡上瘋傳的片段疑惑。下次去動物園、水族館,或是在國外自然區域看到這些生物,也可以跟家人朋友們分享這些冷知識了!

文字編輯│Dion  核稿編輯│德克斯特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D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