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學數學物理比較在行」、「女孩子家學什麼土木工程,學文科吧。」我們在報大學、決定專業、乃至找工作的時候,都不止一次聽過類似的話。實際上,在各大院校的理工系所裡,也經常是男多於女。就業市場上,數理工程類專業對於男性的偏愛,也讓女性望而卻步。
電影《關鍵少數》劇照
明明高中時理科班有這麼多女學霸,許多卻報考了經濟金融等“文科”專業,所謂的STEM專業(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下文統一用“理工科”代指)依然是「僧多尼少」。
最初人們認為,這是因為「女性天生不擅長理工科」。
但這個偏見已經被研究結果打破。女生的科學能力是不差的。大量研究表明,女生和男生在學力和學科成績上都不遜於男生。而且隨著男女平等的腳步加快,女性就更能擺脫歧視的影響,發揮出自己在科學方面的成績。儘管有研究顯示,女性在空間認知能力方面略低於男性,但這個先天因素的影響程度並不大,遠不如後天的訓練和教養重要——空間認知方面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後天培養的。學科成績上的細微差距(或者沒有差距),不足以解釋女性和男性在理工科選擇上為何有巨大鴻溝。
既然有這麼多的女生在成績和能力上不弱於男生,甚至可以超過男生,那為什麼她們不選理工科呢?
研究者們很自然地想到,也許是歧視導致了女性不願踏入理工領域。
「女孩子學不好理工科」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它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左右人們的行為模式,讓女生們套上「女孩不行」的心理暗示,從而放棄數理化,擁抱文史哲。長久以來學界都認為,消除性別偏見、就業歧視,是讓女孩們投入STEM 懷抱的關鍵。
然而,在最近的社會研究中,人們發現,那些性別非常平等的國家,雖然不乏優秀的女工程師、女科學家,但整體看下比例,依然是理科男生多、文科女生多。
比如芬蘭。芬蘭的性別平等指數排世界前列,芬蘭的父母養孩子,都極力避免灌輸性別差距。小女孩從小在外面摸爬滾打,男孩也不忌諱那些比較「溫柔細膩」的愛好,而在選擇專業上,孩子有極大的自主權,一路到就業罕有歧視。但是芬蘭大學裡理工科的性別差距,卻是所有國家中最大的,挪威瑞典也緊隨其後。在北歐三國的大學裡,STEM 專業的女生只佔1/4,趕得上北京大學學生眼裡的「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中國清華大學別稱)」了。(事實上,清華也沒傳說裡那麼誇張——男女比例是68: 32)。
性別平等的地方,女性依然很少選擇理工科。社會研究者把這個現象稱「性別平等悖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形呢?
電影《哈利波特》劇照
來自美國密蘇里大學和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的研究者海斯伯特·斯杜特( Gijsbert Stoet )和大衛·吉爾里(David Geary)分析了75個國家與地區的47萬名學生10年來的PISA [注1]數據,再和大學專業的男女比例、各國的性別平等指數相比較,同樣發現了「性別平等悖論」。
但這次,研究者還發現了另一個數據趨勢:當一個國家的女生數學能力越好時,她們的閱讀能力會更好,好到大大超過男生。
可以看到,數學和科學成績中,男生稍佔優勢,但優勢不大。一共有22個國家的男生理科比女生強,但也有19個國家的女生理科比男生強,比如芬蘭、瑞典、泰國、越南等。
然而,閱讀是清一色的女性優勢,沒有任何國家的男生能在閱讀科目上整體超過女生,一個都沒有。
整體上,女生在理科上已經迎頭趕上,在文科上則遙遙領先。不過,左右個人選擇的,恐怕還是每個人自己的學科優勢為何。研究者發現的另一個數據趨勢就是:大約有超過一半的女生,個人的最強科目是閱讀,強於科學和數學;而只有20%的男生閱讀科目最強。
許多女生們在數學和科學考場能取得高分,然而在閱讀裡能取得更高分。對於她們自己來說,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科目,是很容易理解的選擇。很多理科超過平均水平、甚至頂尖的女生,若申請文科專業可以有機會去到更好的學校,又何樂而不為呢?
火星登陸計畫的太空受訓員
研究者還發現,男女性別越平等的國家,女生自己的閱讀水平就會更強於數學和科學水平——儘管相關性沒有那麼明顯,但依然能看出這個趨勢。相應的,大學進入理工科專業的比例,也就更小。
換句話說,在北歐等性別平等的國家,女生們的數學成績,絕對值上不一定差,然而閱讀成績會好更多,這讓她們紛紛走向文科、社科專業的懷抱。而北歐國家有著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女性就會更多地考慮自己的擅長領域、興趣所在和未來人生規劃。
讓我聯想起高中理科班(大城市重點中學)的學霸妹子們。她們學習非常刻苦、天賦也高,數理化成績完全不弱,然而英語和語文總能拉下許多男生一大截。最後也選擇了一個看起來「偏文科」的專業,比如會計、管理等。而更多成績好的女生,往往語文和英語更加拔尖,因為文科方面的巨大優勢,在高中時期就選了讀文科—— 並不是人們刻板印像中的「女生理科不行」,而是「女生理科行,文科更是超級行」。
不過,在性別不平等的國家,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女性,則很大可能會憋著一股勁要擠入理工科專業。原因大概是理工科專業的經濟回報更高,在投入產出比的考慮下,學理工科更「划算」一點。理工科往往能提供比較穩定的就業機會,和相對高的薪水,這就為女性提供了經濟獨立和社會保障,從而抵消女性在社會上居於的劣勢。也不排除女生在家庭的“指導”和影響下選擇高回報的專業,從而能夠給家庭增添財富。
還要注意一點,即使女生走進理工科課堂、乃至走進大學,也不一定代表男女平等有了顯著改善。卡塔爾大學裡女生占到72%,約旦理工大學女生佔56%,而世界排名前50、位於阿聯酋的哈里發科技大學的女生也有一半之多。但在這些大學裡,女生有專門的課堂、有隔離的自習室和實驗室,女生依然需要身穿宗教服飾、不允許與男性接觸。能否保證教學質量是一個問題,而更重要的問題是,許多男性即使沒有大學文憑也可以找到錢多事少的政府差事,女性則需要接受額外的大學教育,才能從事專業技術工作。
電影《關鍵少數》劇照
我外婆那輩人剛好是解放後第一批投入社會的職業女性。外婆從裡到外都是一個「第一代女權主義」信奉者,堅信女生成績可以和男孩一樣好,男生的領域,女生也要去做。她曾經極力勸說我像她一樣讀工科,「學一門手藝」,「你成績這麼好,又不是學不走(重慶話,表示成績跟不上),幹嘛不學?」
理工科,說到底也就是各項學科中的一個領域;但由於近年來工程類、特別是計算機和智能領域的興起,導致這些領域的人才十分缺乏、供不應求,從而提高了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價格。我們父母那一輩,對於理工科的推崇,則納入了「建設國家」的語境中(和二戰之後西方的重建階段相符),「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每個人掛在嘴邊。這句話的出處並不可考,相傳是著名科學家錢偉長的培養模式,為了給自己的學生打好基礎科學的底子,然而不知道為何變成了選專業的口號。
實際上,學科選擇是一系列綜合的決策和考量。在我們想「女生為什麼”不”學理工科」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能力的差距,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自我否定等等。有些女性確實深受刻板印象的影響,早早退出了競技。研究發現,男生在科學方面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比女性更高——自我效能用於衡量個體本身對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能力的信念。76%的地區裡,男生對科學和數學更感興趣,他們也往往更自信(常常是謎之自信,即自信並不與高分相關),而在興趣與自信上,社會因素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當然,也有些女生並不是「不能」學理工科,只是「不想」而已。在性別最平等的地區,許多女性選擇文科,是因為文科更具個人優勢、對科學缺乏足夠興趣,以及不擔心經濟風險。
我們要關注女性在理工科裡的「缺席」,努力讓更多女性理解理工之美,為有志於進入這個領域的女性掃除歧視障礙。這項新研究也告訴我們,如果要吸引某些極富天賦的大腦加入探索科學的旅程,僅僅是確保她們有平等的入學機會是不夠的。
反過來也可以想想,從統計數據來看,女性已經在努力擺脫「女生學不好理工科」的刻板印象,為什麼男生的閱讀科目成績卻依然整體落後於女生?是不是男生覺得「讀書寫作是女生的事情」而羞於去做呢?或者覺得「反正我是男的,數理化什麼的怎麼學都比閱讀要強」,甚至找類似於「女生更努力、更自律,所以小時候成績好」這樣的藉口——要知道,努力和自律也是學習、工作的重要環節,更是「智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也許我們的努力,是為了出現這樣一個社會:不管男性和女性,都能充分欣賞文理科各自的魅力,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有豐富的社會機會發展自己的特長,而不必首先顧慮「學這個能否立足」——只要足夠優秀,在哪個領域都能發光。
[注1]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由世界經合組織衡量學生各科學力的計劃和測試,對於橫向比較各國學生的成績非常有參考價值。中國的北京、江蘇、上海和廣東有記錄。
參考文獻:
作者:李子李子短信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微信公眾號:Guokr42)
禁止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