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章都直指正面積極的性格較容易成功,因為懂得「正向思考」的人在面對困難時,較能夠隨機應變、樂觀處理。可是,有美國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樂觀不一定造就優秀的人」,魔鬼就藏在細節裡,某些事情就是需要以負面角度去思考,反而可以在細節趨吉避凶、迎刃而解。
美國心理科學協會理事長 Lisa Feldman Barrett 發表了一項研究表示,「樂觀不一定造就優秀的人」,因為某些事情的細節中,必須仰賴負向思考去發掘問題或找出潛在風險,有時樂觀思維反而會忽略掉問題的癥結點,因此「適度的負面、悲觀」能讓你有更好的表現,以往對悲觀者的刻板印象在現今時代已將淘汰。
也有心理學家指出,負面思維者內心擁有一種稱作「防禦型悲觀 (defensive pessimism)」;意味著他們習慣事先假設所有可能導致失敗的情況或原因 ,例如研發新產品前,他們會思考可能會出錯的細節,像是成本謬誤的應對措施。而這也種焦慮和擔憂就是驅策他們往前的動力,進而發現最佳策略的天賦。
負面激發創意、更敢於嘗試
心理學家指出,大多投入創造性工作的人,懷有精神或情緒性病徵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至八倍之多。而這些較悲觀的人群,當前情況即使超級糟糕,他們出自內心想改變的動力,會使他們渴望並勇於做出一些改變。
他們一點也不怕更壞的狀況發生,平常不敢嘗試的事物反而處於困境時更願意踏出去。於是,悲觀的人不會再被舊有的框架所限制住,甚至有可能找出一條新興道路而突破傳統,例如創業或轉換跑道。
社會心理學家 Joseph Forgas 說道:「人類不斷受制於情緒變化所影響,反而更助於我們做出適時適宜的決策。」另外,心情差、湧出一堆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大腦會處在警戒的狀態,不但能使你更加沉著、冷靜且更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提供自身衝破防線的勇氣!
悲觀者更懷有同理心
樂觀者的優勢是能夠將快樂帶給他人,但希望他們耐心聆聽你負面的抱怨時,他們顯得不夠細膩或太過反差的回應,交談上好像很難站在同一條線上;相反的,悲觀者的心思較敏感,更注重小細節,也能夠判讀出他人的話中話、弦外之音,進而為他人緩解情緒或分析道出問題點,因此,悲觀者本身良好的觀察力和同理心,更能帶領自身與他人從根本上解決事情。
憤世反而多了凝聚力
當一群人有共同的敵人,而同一個鼻孔出氣的凝聚力會使他們懂得把負面情緒藉由各種抒發方式發洩出去,擁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對抵抗黑暗的力量。當這樣的團聚力量應用在社區團體的戒酒戒毒會或抗癌人士們身上,當他們出現憤世嫉俗的情緒時,那巨大的負面力量反而能夠做為彼此相互督促、砥礪的一股動力!
悲觀思維更助於工作表現
悲觀者的思維較為細膩,通常警覺性也較高,然而別以為他們處於壓力下容易被打倒,事實上他們成長的速度比一般人還快,一來因為他們懂得未雨綢繆、易擔憂突發狀況,於是傾向對任何事保有計畫B的準備,隨時讓自己有最壞的打算。因此,這樣的憂患意識反而能提高他們在工作上的表現,進而對危急狀況更有應變的能力。
受挫的心理韌性強大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臨床心理師 Ellen Hendriksen 經研究創傷壓力症候群者之後,她認為:「心理韌性是通往成功的關鍵!像是運動選手們在賽場上,他們的身心素質、專業技巧都一般般時,能使某些人從競爭壓力中更加傑出的關鍵,在於心理韌性的強度 。」當心理韌性越強,人們的抗壓性越高,遭受挫折時的恢復越快速。就這一點來說,悲觀主義者的心理韌性通常比一般人來的高,這也就是說,他們對受挫的忍耐力更為堅強。
對於悲觀、負面者所擁有的成功素質,是不是讓你對他們有所改觀了呢?如果樂觀者能夠學習悲觀者將事情先預設最壞的情況,做好事前的因應措施,那麼當結果不如預期時,失敗的打擊就不容易被放大,也能更快從情緒中恢復。然而,當最終結果是好的時候,悲觀者的成就感還會比樂觀者多更多 ,而且成就感的上升更是強化心理韌性的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Google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