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曾報導一則「黃金獵犬咬死幼童」的悲劇震驚了家家戶戶,而普遍家犬中常見的黃金獵犬溫馴親人為何會突然攻擊幼童呢?
東大研究所獸醫動物行為學研究教授表示:「即使是受訓過的狗狗,有時仍會出現狩獵本性。」教授更提醒,就算是小型犬,若讓幼童與狗狗獨處一室也很危險!
除了東大研究所獸醫動物行為學研究教授表示:「狗狗可能把嬰兒身上的奶香視為食物,而且身驅小的幼童很容易被狗狗視為獵物,即使是受訓過的狗狗,有時仍會出現狩獵本性。」之外,相關動物學類書籍也解釋,黃金獵犬種在繁殖時特別著重在狩獵行為中的「叼回獵物」部分,不過事實上幼童被咬傷死亡的事故無關「獵犬品種」,而是因為所有犬種天性中都有狩獵本能。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醫學院的研究調查,針對2003~2008年被狗狗咬傷臉部的537名幼童進行分析發現,狗狗咬人事件中對幼童的破壞性尤其嚴重。這是因為幼童的身軀較小,狗狗嘴巴咬中其臉部非常容易,數據顯示,幼童被狗咬的機率約50%,而幼童會被咬中頭部或頸部約占80%;537名中約68%是5歲以下的幼童,其中3歲者最多。
延伸閱讀>>主人你要去哪玩? | 狗狗自己在家是什麼情緒?科學家:壓力飆高
而且突然咬人的狗狗多為家中成員,或者是朋友、鄰居家的寵物,因此研究團隊強調,即使是時常親近的狗狗也無法保證絕對不被攻擊,另外狗狗一旦咬過1次,牠們再次開咬會更加凶狠。
分析咬人的犬種中,23%的米克斯最多,其次是被大眾認為是適合與兒童相處的拉不拉多犬約占了13.7%。其他還有羅威那占4.9%、德國牧羊犬占4.4%,而黃金獵犬僅3%。
延伸閱讀>>汪星人の特異功能 | 狗狗能聞到7種特殊氣味,「嗅癌天賦」可救主人命!
然而,從統計數據可以得知,任何品種的狗狗都有出現咬人的機率,所以研究團隊表示,咬人行為與狗狗的遺傳、早期和後續的社會化經驗、健康情況,甚至是與受害者的行為較有關聯。因此,預防狗狗咬傷幼童是家長們的責任,不應該在無監視的情況下讓幼童與狗狗獨處一室。
和平汪汪狗專家訓練師學校校長暨獸醫師京子阿爾舍(Kyoko Alscher)也曾指出,狗咬傷幼童的部位多集中於頭部或頸部,這就是狗狗狩獵天性的本能;例如狗狗幼年期和同類接觸太少而導致社會化不足,或者是飼主毫無節制地與成犬狗狗玩丟球、接飛盤等等被歸為是狩獵行為種類的遊戲,狗狗就容易出現無法控制自己而把遊戲當真的狀況。
延伸閱讀>>跟寵物說話=幼稚? | 專家:這種人聰明又具有同理心
▼美國「變成樹」(Be a Tree)計畫宣導影片,教導兒童如果遇到被狗狗追逐時,當下可以站著不動、目視地面、雙手交握、拳頭指地:
文字編輯│Eden 核稿編輯│Alin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