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最前線
我要投稿
  • 做實驗
    • 動物實驗
    • 科學實驗
    • 心理學實驗
  • 科技:發明
    • 醫學科技
    • 最新技術
  • 地球:自然
  • 奇聞發現
    • 社會人文
    • 生物驚奇
    • 奇奇怪怪
    • 歷史發現
    • 飲食新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科學最前線
  • 做實驗
    • 動物實驗
    • 科學實驗
    • 心理學實驗
  • 科技:發明
    • 醫學科技
    • 最新技術
  • 地球:自然
  • 奇聞發現
    • 社會人文
    • 生物驚奇
    • 奇奇怪怪
    • 歷史發現
    • 飲食新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科學最前線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做實驗 心理學實驗

反芻思維!|無法擺脫負面?不斷回想剛剛該怎麼回嘴?小心落入心理學圈套!

by 德克斯特
2021-05-26
in 心理學實驗
反芻思維
2.5k
SHARES
10.1k
VIEWS
FacebookLINETwitterGoogle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做「反芻思維」,這種現象是指人類遇到挫折或是不順遂的事情之後,腦袋會不會回想起那受挫的瞬間或是某段記憶,使我們深深陷入負面思惟無法自拔,那為什麼我們會這樣?遇到這種狀庫該如何排解?一起來看看吧!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已經分手,但是相處的一幕幕卻在腦海裡上演,又或者和同事的爭執已經過去,卻還是反覆回憶那些細節。你不斷的體會不甘與憤怒,幻想著當時能有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你清楚這種反覆的思考不會改變既定的結局,卻總是擺脫不了。

圖片來源:《海綿寶寶》,有修改

這種狀態稱為反芻思維(rumination),即將注意力集中在不幸的事件上,持續關注自身的消極情緒,反覆思考可能的原因和後果。

為什麼趕不走腦中的負面「小劇場」?

雖然人人都會經歷負面情緒,但對一些人來說這些情景更難擺脫,在腦中循環上演。

這源於人們對不良情緒有不同的反應風格。一部人會陷入過分的自我關注,因而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採取更積極有效的行為去緩解情緒。而另一部分人則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上,也就是做到分心。這種差異主要受早期經驗與人格特質等影響。

對於前者,即深陷反芻思維怪圈裡的人,常常會存在「解除能力受損」,他們無法將注意力從那些負面的情緒與刺激上跳脫、離開。首先要注意的是,情緒本身會影響看世界的角度,人們會優先處理與自身情緒一致的訊息。比如說,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更容易的注意到糟糕的天氣,或者朋友不經意間的一個微小的表情。另一方面,負性情緒本身也會使人的注意範圍狹窄,無法靈活的更換注意的主題,只能反覆的關注某些特定的事物,更容易陷入反芻思維。

反芻,就像牛羊把嚥下去的食物拱出來反覆咀嚼。圖片來源:pixabay

為什麼人腦會去做這麼蠢的事情呢?其實,反芻思維是有積極意義的。有研究認為,人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反覆的思考,是因為理想目標與現實情況之間存在差距,而反芻思維在帶來痛苦的同時,也會讓人們在思考中獲得更多的訊息。反芻能幫助人們評估與未完成目標之間的差距,加深對自我的認識,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而這種在腦內千百次的排練也會增加自信,讓處理問題更加游刃有餘。不過,如果不能適時擺脫反芻怪圈,對情緒和行為上的不良影響會讓反芻弊大於利。

沉浸於反芻,越想越難過

反芻思維本身是一種讓人煩惱的狀態,如果狀態持續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反芻思維與抑鬱症的關係,近年來得到廣泛關注。一項針對1228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相對於那些活在當下的人,反覆思考過去發生的事情會讓人的抑鬱情緒水平升高。青少年早期是抑鬱症狀的高發期,因此對這一時期反芻思維的研究也成為熱點。另一項對496名女性(青少年)長達4年的追蹤研究顯示,反芻思維能有效預測個體的抑鬱發作和藥物濫用的情況,而同樣的趨勢在770名10~17歲的青少年中得到了印證。

在反芻中意識到更多的消極事物,陷入惡性循環。圖片來源:pixabay

為什麼反覆咀嚼一個念頭會與抑鬱症狀相關呢?可能是反芻過程使抑鬱情緒延長,而由此引發的負面思維使個體從負面評估當下局勢,阻礙了問題的有效解決。也就是說,一個滿腦子負能量的人會越來越覺得周圍的困難沒有解決的方法,繼而使人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心情也就越來越不好。

幻想發洩,可能也是一種反芻

上面說的這些悲觀而壓抑的念頭讓人痛苦,那不如想點痛快的,比如,幻想將那個讓你難堪的傢伙打一頓。這聽起來不錯。發洩了怒氣的同時,並不會造成什麼實際的傷害,對嗎?

千萬打住!

圖片來源:pixabay

這種看起來很解氣的暴力幻想並不能讓人心情變好。香港教育大學招募了138名被試進行了一項研究,參與者被要求選擇一個自己最討厭的人,一半的參與者幻想對這個厭惡對象進行各種暴力行為,而另一半的人則要求想像一些相對中性的行為。結果顯示,這樣的暴力幻想並不會帶來更高的幸福感,也無法疏解憤怒,反而會提高現實中暴力行為的發生機率。與此同時,這樣的暴力幻想還會促進反芻思維的形成,讓參加研究的參與者更長時間的陷入負性情緒中。

如何走出反芻怪圈?

學會轉移:沉浸在反芻思維中的人就如同進入了自己的世界,這時候用合適的方式打破這種局限的思維將會很有幫助,一次慢跑,一場聚會,一件任何自己喜愛並能投身的事情,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這樣的活動也能讓情緒本身得到緩解。

和朋友討論:自己在腦海中上演沒完沒了的小劇場,很難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的時候,尋求朋友的幫助是個不錯的想法。但要注意,可以在心裡給自己設置一個時間限制,不要讓過多的宣洩傷害了你和朋友之間的友情,並且相較於對情緒本身的關注,如何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圖片來源:pixabay

放寬心:一些心理治療師認為,我們之所以在別人身上感到痛苦,可能是因為我們對自己身上相對應的那部分並不接受。當別人的言語反覆出現的時候,努力理解言語背後的原因和他們所處的視角,試著保持一定的距離審視它們,可能會幫助寬恕自己。

設置新防線:反芻思維在引發痛苦的同時,在對同一事件的反覆思考中也應該獲得一定的啟發,並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也許在什麼地方可以提前拒絕,也許用什麼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相比沉淪於既定的傷害,獲得成長更為重要。(編輯:vicko238、Ent)

參考文獻:

Schwert C , Aschenbrenner S , Weisbrod M , et al.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Unipolar Depression: The Impact of Rumination[J]. Psychopathology, 2017.
Shors TJ , Millon EM , Chang HYM , et al. Do sex differences in rumination explain sex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17, 95(1-2):711-718.

周濟全, 陳青萍. 大學生反芻思維及心理彈性與抑鬱情緒的相關研究[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18(5):398-401.

Roelofs J, Rood L, Meesters C, et al. The influence of rumination and distraction on depressed and anxious mood: A prospective examination of the response styles theor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Eur Child Adoles Psy, 2009, 18(10 ):635-642.

Nolen-Hoeksema S, Stice E, Wade E, et al.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rumination and bulimic, substance ab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female adolescents[J]. J Abnorm Psychol, 2007, 116(1):198-207

Poon, Kai-Tak, and Wing-Yan Wong. “Stuck on the Train of Ruminative Thoughts: The Effect of Aggressive Fantas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Nov. 2018, doi:10.1177/0886260518812796.

Martin LL , Tesser A , Mcintosh WD . Wanting but not having: The effects of unattained goals on thoughts and feelings.[J]. 1993.
Yang Y , Cao S , Shields GS , et 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umination and core executive functions: A meta-analysis[J].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16.

題圖來源:《海綿寶寶》動畫
作者:某只魚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微信公眾號:Guokr42)
禁止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

Tags: 反芻思維心理學消極掰科學科學最前線鑽牛角尖
Share1503ShareTweet404Share161
Previous Post

斑馬條紋有何用?|科學家困擾150年,終於有了初步實驗結果!

Next Post

假想反思 RAI|裝著裝著就成真?心理學證實:假裝優秀有用!

相關文章

聽某嘴真的大富貴?實驗結果顯示:老公太聽話,最後關係只會兩敗俱傷

老實人比較不容易外遇?專家:這是一種「外遇迷思」,背後通常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動機

by 德克斯特
2024-05-02
0

在探索人心深處的秘密與複雜性時,有沒有想...

愛情大揭密:你的伴侶靠不住?專家教您從日常行為解讀愛情的忠誠度

愛情大揭密:你的伴侶靠不住?專家教您從日常行為解讀愛情的忠誠度

by 德克斯特
2024-05-02
0

在漫長的夜晚,當孤寂與疑惑佔據心頭,是否...

就是討厭他啦!無論做什麼都令人想翻白眼 科學證明:有些人就是比較討人厭!

就是討厭他啦!無論做什麼都令人想翻白眼 科學證明:有些人就是比較討人厭!

by 德克斯特
2023-03-30
0

你身邊也有討厭鬼嗎?通常惹人厭的人是很難...

Next Post
假想反思

假想反思 RAI|裝著裝著就成真?心理學證實:假裝優秀有用!

結婚才是美滿人生?|別傻了!科學家:沒有小孩的單身女性最快樂

結婚才是美滿人生?|別傻了!科學家:沒有小孩的單身女性最快樂

假笑

常失控心累?|研究發現:上班過度假笑,下班會喝更多酒!

粉絲專頁

科學最前線

COPYRIGHT © 2020,LAIA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科學

  •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版權回報

粉絲專頁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做實驗
    • 動物實驗
    • 科學實驗
    • 心理學實驗
  • 科技:發明
    • 醫學科技
    • 最新技術
  • 地球:自然
  • 奇聞發現
    • 社會人文
    • 生物驚奇
    • 奇奇怪怪
    • 歷史發現
    • 飲食新知

COPYRIGHT © 2020,LA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