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一項關於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一處名為塔尼斯(Tanis)化石遺址的研究報告,表示遺址所發現的魚化石,足以證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威力驚人;該小行星的直徑約12公里,撞上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後引發災難性地震海嘯,瞬間導致許多生物死亡。
該研究由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古生物學者德帕爾馬(Robert DePalma)與歐美同僚組成的團隊所進行。德帕爾馬説,遺址中可見海嘯衝刷過後「纏作一團的淡水魚、陸地脊椎動物、樹木、樹枝、原木、菊石及其他海洋生物遺骸,全部都保存在同一岩層內」,又指一些魚類化石的魚鰓中有玻璃狀粒子,相信是小行星撞擊後產生的碎片被魚吸入所致,亦顯示地震海嘯只用幾十分鐘就抵達現今北達科他州附近。
研究報告另一作者伯納姆(David Burnham)說,「沉積作用發生得太快,所有東西都完整保存下來,沒有壓碎。這就像雪崩如液體般倒塌,然後凝固下來。那些動物幾乎瞬間死亡,因為海嘯來勢太凶猛。有一條魚撞在樹上,從中間斷成兩截。」
德帕爾馬又表示,這撞擊可能是對地球上生物影響最深遠的事件,而這次研究為此提供新的細節,「事實上,這事件對我們以及所有哺乳動物來說都有直接的聯繫,因為從那以後就由我們繼承地球。那次撞擊之後就無法保持原狀,地球變成哺乳動物的星球,不再是恐龍的星球。」
圖片來源:Smithsonian Magazine / National Geographic / Science News / The New Yorker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國際」,嚴禁二次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