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職往往是做中學習,沒有人天生就會懂得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因此當教育孩子的重責大任出現時,難免父母也會犯錯。可是錯誤有時能夠及時彌補,但有⼀些傷害卻會帶給孩子一生嚴重的童年陰影。據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統計出10項無心舉動而造成孩童傷害的事…
▼按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統計10項內容如下:
10 ) 偏心
「因為弟弟比你小所以你要忍讓他。」當父母的人很難拿捏剛好心中一把尺,但小孩心中都期待父母可以公平處置,但某些狀況在兄弟姊妹眼裡很難避免偏頗,另外如果標準不一、期待過高或忽略也會讓孩子心理不平衡,甚至親子之間關係不和睦。
9 ) 棍棒教育
過去時代下,很多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會成器」,所以時常嘴邊一句「打你是為了你好。」或者以權威囑咐孩子「你要聽我的。」但是,用棍棒教育「打」孩子,絕對無法變成唯⼀的管教方式。如果不去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傾聽孩子們內心的想法,反而會本末倒置。
8 ) 恐嚇
你可能也有聽過父母說:「真後悔把你生下來。」這種傷心的評論,事實上就是所謂的情感勒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是他們的私有物,所以應該要無條件聽從父母,不管什麼要求,孩子都應該要接受。因此這樣的父母也會將「孝道」拿來當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藉此強逼孩子服從。
7 ) 否認身份
例如「我才沒有你這種孩子。」的玩笑話,雖然只是父母說的氣話,但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因為孩子會覺得父母不認同他的個人思想或否定他的存在等等,讓孩子在內心中充滿委屈,而且也非常不利於孩子自我認同的成長階段。
6 ) 限制自由
「為什麼現在才回來?」、「不用讀書嗎?又跑去哪裡!」看似關心的問句,可是這些帶有情緒性的話語,對孩子來說會形成一種壓力。而且控制慾很強的父母,就算孩子已經成人或出社會了,依然緊迫盯人、查勤,甚至嚴格限制他們門禁時間。這令孩子們再也失去自主的自由,生活難免鬱悶。
5 ) 批評身材和智商
「你怎麼穿這麼醜的衣服?」「你怎麼那麼笨?」有時父母自以為是的說是因為關心,可是長期下來,這些關心反而變成「慣性批判」的傷害,使孩子認為父母是看不起他們,導致他們再也不願意與父母交談或交心,甚至根本不願意面對父母。
4 ) 對小孩期望太高
「你讓我很丟臉,很沒面子。」、「不要再讓我們家蒙羞了。」沒有父母不望子成龍成鳳的,可是一下子給他們太多壓力的話,那麼只會適得其反。如果孩子只為了父母的面子過活,以至於孩子背負巨大壓力,那一旦沒達成父母的期望,他們就會感到失落或者從此往後失去自我。
3 ) 把小孩當成麻煩
「養你花這麼多錢,真不知道幹嘛要生你。」有些父母有小孩之後,被迫放棄原來的理想。只要生活稍有不順或小孩不聽話,他們就開始將怨懟的情緒發洩在孩子的身上,認為為孩子犧牲很多卻得不到相對的付出。但如果將一切不順心都怪罪在孩子身上,這種心態根本是推卸責任罷了。
2 ) 拿小孩與他人作比較
「聽說隔壁阿明考上第一志願,你呢?」、「看看其他同年紀的人,你很不爭氣。」像是這些負面的話語,人人小時侯時常聽見父母不斷在抱怨我們多麼不用功努力。實際上,這些以他人成功例子來激發小孩上進,根本沒有太大幫助,因為說了太多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有可能破壞了小孩原來心中自我的想法,甚至有些小孩乾脆放棄自己,墜落低潮永無翻身。
1 ) 不聽話就會發生可怕的事
「如果你不乖,警察叔叔就會把你抓走。」、「不聽話就有魔鬼來抓你。」小時候聽見這種話時,我們都會心生害怕。況且那種無形的恐懼,對小孩來說就像是在心底住了一隻怪獸一樣,無緣無故就會跑出來嚇自己。可是長大之後再想起這番話,大多只是一笑置之,但小孩還真的會被嚇到。
無論是父母或孩子的角色,親子間永遠都有學不完課題,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當下只是為了出口氣,但親密感情可能就此被破壞了,反而因小失大。如果能珍惜有父母在、有孩子在的幸福,彼此感恩,或許這些摩擦只是過渡時期的犧牲吧。
圖片來源:Google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