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印象中所看到的各種鏡頭,都是圓形的設計,但你可曾有想過,為什麼這樣子的圓形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卻是方形的呢?
日前就有網友提出了這個疑問:為什麼拍攝鏡頭幾乎都是圓形設計,而照片拍出來卻是方形的?更認為「若是這樣為什麼不直接把鏡頭改成方的就好了?」,引發了許多網友討論,更有網友回應「因為底片跟感光元件是方的」,其實會有這樣子不同的設計,主要是由於鏡頭的光學需求和感光元件的工業成本考量。
圓形鏡頭更符合光學原理
在攝影原理上來講,圓形鏡頭不但可以使進入的光線更加平均,在光圈調整進光量上面也更符合考量,此外早期的鏡頭都是由單片凸透鏡所構成。因為清晰度不佳,又會產生色像差,而漸被改良成複式透鏡,即以多片凹凸透鏡的組合,來糾正各種像差或色差,這樣子的凹凸透鏡其實在生產製作上的成本和打磨的工藝需求也是會大幅提高,這類型的早期鏡片由於需要打磨,方型的設計會造成打磨困難度增加,比如我們常常佩戴的眼鏡,鏡片就非常少看到是方方正正的,就是因為我們的眼鏡鏡片也會需要打磨以符合我們的鏡框。
早期傳統底片和感光元件是方的
講到感光元件為何是方的,除了現今相框與照片傳統尺寸都是以方形的為主以外,還有一部分就是與半導體產業的慣例及習性有關。不同如傳統底片使用化學式感光,數位相機是使用感光元件來辨別外進光的色彩與亮度,藉此轉換成數位訊號。
元件做方的是成本,感光元件本身就是一個晶片,在製造時是在整片晶圓上,透過高能量雷射與紫外光雕刻出電路的,而半導體代工產業為了讓每次整片晶圓都能被充分使用,最具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將晶圓上面的面積分割成各種方塊,並在方塊上面雕刻出半導體電路,實現了單片晶圓的最大產量與效率化。
為了大大提高晶圓的利用率,若是做成圓的其實也不是不可以,但若要做成圓的,晶圓的利用率剩多少,切割方法也要特規,這都要消費者自行吸收,自然會大大的墊高產品的價格,在如今市場上除非真有特別需求,不然是不會特地去作出這樣不符成本效益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