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耳機、電腦是都市人天天接觸,甚至時刻隨身的必需品,但原來不做好清潔的話,這些電子產品分分鐘成為細菌溫床,含菌量甚至多過廁所!日本朝日電視台引述專家調查,列出電子產品的含菌量排名,第1名的耳機含菌量甚至是廁所的20倍,相當驚人。
手機、滑鼠、鍵盤我們經常徒手觸碰,手上的油脂細菌就自自然然轉移到物件上繁殖,尤其在又熱又濕的夏天,更有利細菌滋生,不慎吃下肚會引致肚痛或肚瀉,甚至食物中毒。以下是日本ANNnewsCH列出第1至第7位的排行榜,日後大家要多留意,注意清潔。
負責進行調查的岡崎貴世抽取了廁所的廁板和門柄樣本作比對,發現有一半的樣本的含菌量比廁板還要多。先讓我們看看這樣本的含菌量有多少~~
廁所板含菌量:20-1100(每100平方厘米)
廁所門柄含菌量:0-85(每100平方厘米)
TOP 7 電腦螢幕
細菌量:59-180(每100平方厘米)
螢幕的含菌量是最少的,主要因為我們平常很少會用手碰它,但卻發現另有霉菌,來源是螢幕上方的塵埃,為免霉菌滋生,塵埃堆積,清潔不能馬虎。
畢竟長期接觸霉菌可是會刺激皮膚和眼睛,更嚴重的會有喘氣、發燒、疲勞、噁心、失眠、頭痛、黏膜刺激等問題。
TOP 6 手機(表面)
細菌量:0-290(每100平方厘米)
手機含菌量竟然沒我們想像多。據朝日電視台報道,推測原因是我們經常看著螢幕,會注重到螢幕的清潔,甚至常用消毒濕紙巾拭抹,所以含菌量不多。
TOP 5 滑鼠、觸控板
細菌量:20-380(每100平方厘米)
據專家分析,細菌一般會在有營養(人類的皮脂等)和水分的地方繁殖,而污垢較難停留在平滑的表面上,所以比起手機螢幕等地方,細菌偏好依附在如滑鼠一類的產品上。
TOP 4 遊戲手把
細菌量:51-1200(每100平方厘米)
在遊戲手把上發現的細菌相當於廁板的數量,相信是因為玩遊戲的時候都非常緊張,比平常分泌出更多手汗,而又沒刻意清潔手把就開始玩遊戲。專家建議可在開始遊戲前,先做消毒,那就能夠「玩得開心又放心」。
TOP 3 手機(背面)
細菌量:110-1600(每100平方厘米)
實驗結果顯示,手機背面的菌量比螢幕一面多五倍!估計因為大家清潔的時候都會忽略看不見的手機背面,但其實背面才是大家經常用手握着的地方。
加上大部分人都會套用手機殼,而凹凸的裝飾則更易藏污積,即使有定期清潔,都有可能忽略凹凸的位置,比起平滑的手機螢幕,手機的背面更易滋生細菌。
TOP 2 鍵盤
細菌量:20-3200(每100平方厘米)
是次調查中,鍵盤最多菌的地方,細菌數量近乎是廁板的3倍,專家解釋因為鍵盤的凹凸隙縫更多,而且平常都不會倒着放,那除了平時沾到的皮脂、食物碎屑,連灰塵都會積在鍵盤隙縫,細菌更易滋生。
TOP 1 耳機
細菌量:480-24000(一對耳機,不包含耳機線)
手邊最多菌的電子產品是耳機,與廁所相比,足足是20倍的細菌量,即使是跟第2名的鍵盤相比,亦是接近8倍的量。
耳機的設計細小,有很多空隙,容易積聚耳垢等污物,加上戴耳機的行為就等如蓋上了耳洞,期間耳內溫暖而潮濕的環境就更有利細菌繁殖。
根據日本朝日電視台的訪問,有耳鼻喉科醫生指現時耳朵出現不適的患者,較往年多出了2-3成,症狀主要是很癢、疼痛等,原因大概是近年線上工作的需要增加,想不受環境影響工作,耳機的使用率亦隨之上升。
耳機細菌可致食物中毒
假如不小心誤食到耳機沾到的細菌,有機會引起食物中毒。專家提醒,我們的耳朵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即使健康的人間中也會驗到這種菌。
假如雙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沾到耳機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進食期間連食物進入體內,就會令人不適。
注意個人衛生 防細菌滋生
長時間戴上耳機,或者是頻密的戴上或拔出,都會對皮膚構成損害,也有機會引起發炎等症狀,因此間中都要拔出耳機,讓其濕度和溫度下降,防止細菌滋生,即使是用普通的紙巾拭抹耳機亦能夠大大減少細菌數量,更重要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耳朵形狀的耳機,防止耳朵受損。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健康」請勿任意轉載
文章由 科學最前線 整理製作,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