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案例不斷增加,政府也不斷的設立快篩站,但普遍使用的「鼻咽採檢」不僅人力成本高,棉花棒插入鼻腔內的檢測法還容易導致受檢者不適。國外其實還有一種「唾液採檢」,只需吐口水就能檢驗病毒,還有機會居家自行採檢,為何台灣沒有全面採用呢?
針對新冠病毒檢驗方式,台灣目前使用的採檢方式主要還是透過「鼻咽拭子」,醫護人員將棉花棒插入鼻腔底部後,沾取鼻黏膜分泌物,以獲得準確度高的檢體,其過程非常不適,不少篩檢過的人都表示「痛到眼淚立馬飆出來」、「裡面都受傷了」、「護士真的是全部亂戳一通」。
因為需要找到正確的位置,加上異物(棉棒)進入鼻子時,受檢者容易反射性噴出飛沫而增加風險,因此整個檢驗過程必須由醫護人員進行,且穿上全套防護衣進入「正壓式檢疫亭」,才能進行這樣,因此以一個社區篩檢站為例,就至少需要15名人力才能執行。
而已經通過美國緊急使用授權的「唾液採檢」則完全不同,只需要民眾吐口水就能自行完成,除了減輕醫護人力外,還可以增加民眾的篩檢意願,甚至已經核准民眾自行在家檢驗,大大減低了到醫院群聚的風險,也增加民眾的方便性,但這樣的篩檢沒在台灣普及,難道是檢驗準確度較低?
答案並非如此,根據研究顯示,鼻咽、唾液採檢只是採檢途徑不同,基本原理都相同,兩者都檢測檢體中是否有COVID-19病毒核酸或棘蛋白(Spike protein),並同樣是送去PCR或快篩。甚至有研究針對70名住院確診者進行研究,發現「81%的唾液採檢呈現陽性,鼻咽拭子則只有71%,也就是說兩種檢驗方式對病毒的敏感度相差不大」。(該研究結果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但唾液採檢並非毫無缺點,雖然減少了前期的採檢時間成本,但實驗室端需要花出更多的時間去除口水中的雜質才能進行採驗。加上民眾自家採檢穩定度會因「採檢時間不同、民眾採檢方式是否正確」而有落差,因此普遍認為推行民眾自行採間仍尚存風險,目前鼻咽採檢仍是國際公認的「金標準(gold standard)」,因此,台灣僅在機場使用「唾液採檢」,大部分篩檢站仍採用鼻咽拭子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