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最前線
我要投稿
  • 做實驗
    • 動物實驗
    • 科學實驗
    • 心理學實驗
  • 科技:發明
    • 醫學科技
    • 最新技術
  • 地球:自然
  • 奇聞發現
    • 社會人文
    • 生物驚奇
    • 奇奇怪怪
    • 歷史發現
    • 飲食新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科學最前線
  • 做實驗
    • 動物實驗
    • 科學實驗
    • 心理學實驗
  • 科技:發明
    • 醫學科技
    • 最新技術
  • 地球:自然
  • 奇聞發現
    • 社會人文
    • 生物驚奇
    • 奇奇怪怪
    • 歷史發現
    • 飲食新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科學最前線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奇聞發現 社會人文

臨終照護|學會不留遺憾送重要的人最後一程!

by 德克斯特
2019-10-16
in 社會人文
臨終照護
607
SHARES
1.8k
VIEWS
FacebookLINETwitterGoogle

不留遺憾的臨終照護指的是能充分緩和病患的痛苦,使病患接受自己最後的生活,並讓家屬能抱著安穩的心情送別的逝去方式。想迎接這種美好的臨終,只要我們能理解病患的痛苦、實踐只有家人才能做到的安寧療護技術,就能讓對方展露人生最後的笑容、圓滿離開。


了解他的擔心,才能緩和他的病痛

人在邁向死亡時所面臨的痛苦,若沒有正確了解就無法解決、舒緩,很可能最後就無法挽救了。

處在痛苦中的病患,會希望他人了解自己的痛苦。例如罹患癌症的病患,雖然沒有食慾,還是會盡量吃東西。倘若周圍的人堅持要他再多吃一點,他的心情或許是「我都已經非常拚命了,還要怎麼多吃呢?」若支持他的人能學習一些知識,提供容易入口的水果給他,就不會造成他的負擔。

臨終時的痛苦有4種:

  • 身體上的痛苦: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倦怠。
  • 精神上的痛苦:不安、抑鬱、憤怒、焦躁、孤獨感。
  • 社會性的痛苦:工作、金錢、家族、朋友、遺產繼承。
  • 心靈上的痛苦:喪失生存意義、對死的恐懼。

其中三項你得知道的安寧療護原則

  • 醫師宣告剩餘壽命的準確度不到三○%

從結論來說,幾乎所有餘命宣告都沒有根據。病患會說到四個月、半年、九個月等各種數字,但我們不知道是根據什麼基準得出這些數字的,大概都是醫師憑自身經驗推斷出來的數字。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指出,腫瘤內科醫師的餘命宣告只有三○%的機率會猜中。連專家猜中的機率也只有這樣,顯然餘命宣告幾乎沒有可信度。

而這些錯誤的宣告會給病患與家屬帶來什麼影響?如果宣告的剩餘壽命比實際長,所有人就會太過樂觀,可能到過世前都未能完成想做的事。我遇過不知道能不能活過一個月,卻被宣告剩餘壽命還有半年左右的病患,結果直到最後都沒有做好準備,在倉皇失措中過世。如果他們知道壽命其實更短,不就會更積極了嗎?

相反的,宣告的剩餘壽命比實際短,一開始受到的衝擊就會非常大。若是聽到這件事而變得積極,結果活得比想像中更長,說不定還能成為一樁美談,可是並非所有病患都如此。震驚過度而感到失落,不願將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物上,像這種病患也大有人在。簡略且最後還出錯的餘命宣告,只會帶給病患與家屬不良影響。

  • 疼痛前,先吃止痛藥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選擇止痛藥前,還請事先與醫師確認。

醫療用麻藥可分成按時服用的長效藥與追加時才用的短效藥。短效藥的使用規則是,只要距離前次使用超過一小時就可以再追加。服用後至少要二十至三十分鐘才能見效,比起疼痛到了極點才用,儘早服用才能早點緩和痛苦,疼痛也不會變強。例如有些病患腰部不好,只要走動就會痛,難以長時間外出。這時只要在出門前先服用止痛藥,外出時就不會痛,長時間待在外頭也沒問題。

除了癌症患者外,所有人都應該要了解止痛藥的使用方法。有些人因脊椎彎曲而腰痛,有些人因風溼而痛,雖然每個人病症不同,但我都建議在疼痛開始前儘早服用止痛藥,這麼做一定能改善生活品質。

  • 善用長照保險,讓身體過得更輕鬆

藥物雖可緩和疼痛與呼吸困難,但身體總不聽使喚,產生了是否需要照護的問題,這時,長照保險就派上用場了。長照保險分為與人有關的服務以及與物有關的服務。

與物有關的服務,具體來說就是照護用的床與床墊、淋浴用的洗澡椅或安裝於自家的扶手等,這些都能以很少的自費金額請政府代為準備;與人有關的服務,則分為:

  • 個人照護:洗澡、穿衣、上廁所、移動、吃飯等。
  • 居家打掃、煮飯、洗衣。
  • 定期的護理或健康維持行為,例如藥物治療。
  • 安全性上的監督與照顧。
  • 增加功能之復健服務,包含行動、語言治療等。
  • 管理上的協助,如個人特殊疾病與失能的自我照顧。

再怎麼健康的人,總有一天都要面對死亡。所以我為了所有人撰寫這本書,希望各位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你自己以及身邊的人緩解臨終前的痛苦。

▲本文節錄:【不留遺憾的臨終照護:送走重要的人的方法,只有你能做到】一書

上稿編輯│德克斯特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出版社授權,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

Tags: 健康科學科學最前線老人臨終臨終照護長照
Share438ShareTweet70Share28
Previous Post

這樣的房子不安全|什麼樣的房子,會在地震中垮掉?

Next Post

新打卡地標~|全台最美!東京奧運團隊操刀設計桃園圖書館

相關文章

聽某嘴真的大富貴?實驗結果顯示:老公太聽話,最後關係只會兩敗俱傷

老實人比較不容易外遇?專家:這是一種「外遇迷思」,背後通常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動機

by 德克斯特
2024-05-02
0

在探索人心深處的秘密與複雜性時,有沒有想...

爸媽的體重也很重要!研究:寶寶的大腦發展,其實從出生前就開始了!

爸媽的體重也很重要!研究:寶寶的大腦發展,其實從出生前就開始了!

by Joyce
2023-03-10
0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

聽某嘴真的大富貴?實驗結果顯示:老公太聽話,最後關係只會兩敗俱傷

聽某嘴真的大富貴?實驗結果顯示:老公太聽話,最後關係只會兩敗俱傷

by 德克斯特
2023-01-11
0

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日前進行婚姻中的關係研...

Next Post
桃園市立圖書館

新打卡地標~|全台最美!東京奧運團隊操刀設計桃園圖書館

小丑

認識「癡笑性癲癇」|瓦昆飾演的「小丑」,到底有什麼病?

51區

火影大戰外星人?|號召「火影跑」衝51區,結果讓網友笑爛

粉絲專頁

科學最前線

COPYRIGHT © 2020,LAIA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科學

  •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版權回報

粉絲專頁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做實驗
    • 動物實驗
    • 科學實驗
    • 心理學實驗
  • 科技:發明
    • 醫學科技
    • 最新技術
  • 地球:自然
  • 奇聞發現
    • 社會人文
    • 生物驚奇
    • 奇奇怪怪
    • 歷史發現
    • 飲食新知

COPYRIGHT © 2020,LA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