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會故意減少兒童接觸含有糖份的食物,例如糖果、甜點等等,都會擔心自己孩子對糖分產生依賴,或是過度興奮。不過綜合過去多個研究,都指出兒童攝取糖份不一定會影響兒童的行為或認知表現,但是也不能排除糖份會對部分兒童造成些許影響,但憑著目前的各項研究來看,暫時無法斷定糖份是否就是導致兒童變得過度活躍的元兇。
美國CNN國際新聞網路(Cable News Network)報導了註冊營養師兼兒童營養專家吉爾(Jill Castle)的研究,他指出其實兒童也跟成人一樣,部分兒童會出現血糖比一般人容易飆升的情況,這樣就代表他們比一般兒童容易受到糖份的影響。加上患有有專注力失調或過度活躍症(ADHD)的兒童對環境或是特別的東西本身就已經比較敏感,不排除會對糖份也會更有反應,影響到他們在吃糖後的行為變化。
吉爾也表示,除了單純糖份有機會影響到兒童,很多含糖食物都同時加入食用色素、人工香料或其他添加物。但憑糖果以糖份製造,不考慮其他添加劑的因素,其實無法斷定糖份就是為兒童帶來不良影響的原因。
德克薩斯兒童醫院(Texas Children’s Hospital)高級兒科營養師克里斯蒂(Kristi L. King)就分享了自己觀察所得,不少家長會誤以為孩子吃糖變興奮,於是就禁止兒童吃糖果。「但兒童通常都會是在開心的場合接觸到糖份,例如假期吃的甜食、生日會上的蛋糕。」克里斯蒂認為,這些喜慶氣氛本身就已經帶有令兒童興奮快樂的元素,如果把這些興奮全都歸咎於糖份攝取,其實也有點太偏頗了。因快樂而釋放的腎上腺素亦能合理解釋孩童的興奮。
不少學者也不希望家長因為違背拆解的迷思就禁止兒童攝取甜食,擔心過度的禁止會讓兒童失去了對於快樂情緒的熱衷。適當的糖份能夠刺激體內腎上腺素,讓兒童放鬆和樂觀。卡斯爾建議,將含糖食物從日常飲食中剔除數周,觀察子女的反應,就能知道子女是否真的會因為吃糖而變得過度興奮。
糖果獎勵是兒童的其中一個方法,獎賞和讚美在兒童教育來說是必要的。希望家長也不要過度的迷信,應該注意和觀察自己子女的行為,為生活習慣作出適當的調整。
文字編輯│Dion 核稿編輯│德克斯特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資源
本文由科學最前線原創撰稿,勿任意轉載
合作提案請私訊 科學最前線